许永飞本报记者程鸿飞
正是一年春好处,山东省冠县贾镇张货营苗木市场又迎来了省内外的运苗“大军”,一辆辆大车载着预订的苗木奔向各地。每年的这个时间,不仅是当地苗木协会最忙碌的时候,也是众多苗木种植户“来钱”的时候。“贾镇张货营村几乎家家都做苗木生意,带动周边苗木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苗木产业年销售额达2.2亿元。”冠县苗木科技技术协会会长王瑞堂说,通过种树“发家”,这在五六十年前,村民想都不敢想。
冠县地处鲁西黄泛平原,曾是飞沙肆虐区,土地西沙东碱。据县志记载:黄河故道在冠县西部境内长40公里,平均宽1.5公里,加之因决口形成的风沙区,形成了南北沙荒12万亩、东西分岔4.7万亩的沙地,受沙地影响的土地面积40万亩。而今,随着当地大力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沙区变成了林海,薄地变成了良田,荒原变成了果园,荒凉贫瘠的黄河故道变成了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冠县大力推进产业化治沙造林,通过以林促农、林粮并重、产业兴农等方式,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产业基础,农民也品尝到了好环境带来的‘甜头’。”冠县县委书记李春田介绍,没有林业就没有农业、没有林业就没有碧水蓝天已成为冠县人民的共识。截至目前,全县有林面积40万亩,森林覆盖率33.59%。
绿色屏障“封禁”万亩黄沙
冠县林业的发展是被恶劣的生态逼出来的。为探索防风治沙的有效途径,在当地数十万亩沙荒地上,留下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他们“接力治沙”,持续开展植树造林,建起了防护林、生态林、经济林。
从冠县县城沿309国道西行10余公里,一处长在黄河故道上的毛白杨林,犹如绿色屏障“封禁”着万亩黄沙。冠县毛白杨林场场长申中文说,毛白杨林场面积1.08万亩,保存有毛白杨种质资源2430份,黑杨、青杨种质资源400多份,小叶杨种质资源750余份,杨树无性系测定林200多亩,是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和毛白杨基因库。
“毛白杨林场筑起了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良土壤的生态屏障,呵护着几十万群众的生产生活,保护着40万亩农田免受风沙的侵袭。”申中文说。冠县还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在这里建设了杨树资源保存库、测定林、采穗圃、示范园、良繁圃、组培实验室六大功能区,形成了以毛白杨为主的良种选育和推广基地,每年给全国十几个省市提供优质壮苗百余万株。
在毛白杨林场南面的东古城镇田马园村,一棵棵手腕粗细的大樱桃树牢牢地扎根在沙土地上。上世纪末,这里还是一个沙丘遍布、茅草丛生的穷沙窝,全村1100人连温饱都解决不了。1979年秋天,村干部带领群众治沙造林,打井修渠,发展名优特稀果树,苦干14个春秋,使4000亩沙地全部种上了果树和庄稼。1995年,田马园村试种100亩早熟大樱桃成功后,开始在全村推广种植。“现在,田马园村外围是一片绿色的防沙林,里面是果树满园。村里320户,光小别墅就有260幢。”田马园村党支部书记田英冲说,村里的樱桃种植面积达到了3500亩,人均纯收入达到2.6万元,是全省文明村、全国绿色小康村。
果树种满园,林下有良田
满眼的新绿,成了冠县靓丽的风景,更成了发展的巨大能量。
冠县以防护林为依托,大力引导农民发展经济林,以果品基地建设为重点,推动林果生产“带”状发展,全力打造经济林强县。他们积极建设黄河故道经济林产业带和七大果品生产基地,形成了以李才、蔡庄为中心的大棚果生产基地,以田马园和崔王段、里固为中心的万亩大樱桃和苹果生产基地,以韩路、刘屯为中心的梨生产基地等果品基地。
冠县分管林业副县长吴景博说,2017年,冠县在经济林建设上出台扶持政策:对新栽植成方连片大樱桃、矮砧密植苹果100亩以上的,验收合格后,县财政每株苗木补助15元;300亩以上的,每株苗木分两年补助30元;500亩以上的,除享受30元苗木补助外,连续三年每亩补助土地承包费300元;1000亩以上的,除享受30元苗木补助外,连续三年每亩补助土地承包费1000元。
在冠县万善乡北田平、万善屯等村,迤俪垣景公司依靠县里的樱桃种植奖补政策,投资流转了2100多亩的土地种植樱桃。迤俪垣景公司负责人么传军说:“园区基础设施投入都是公司负责,等果树挂果后,再承包给有能力的村民,同时也会吸引周边村民前来打工挣钱。”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4-01/93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