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望西藏》奶牛也高反——现代化牛场站上西藏高原
本报记者余瑶
西藏是我国五大牧场之一,畜牧业独具特色,奶业发展历史悠久,资源优势明显。
3月26日,记者走进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首座现代化大型牛场——拉萨市城关区高标准奶牛养殖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三两两在运动场内“消食”、晒太阳的奶牛,它们悠然自得、闲庭阔步。在高海拔地区生活,对于它们好像也没什么不一样。
其实,这些“黑白花”都是经过了一番特殊训练的。
“牛跟人一样,不能马上适应高原的气候。西藏以前引进的奶牛高原反应非常强烈,存活率较低。”武杰介绍说,正是他掌管的城关区净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这家占地280亩的养殖基地。
为确保奶牛适应高原海拔地区,基地采用“过渡养殖法”引进荷斯坦奶牛。“先把牛放到青海海拔1800米和2800米的两个标准化牛场过渡饲养3-7个月,再引进西藏奶牛场。”养殖基地场长益西多吉告诉记者,引进高原后,不仅要保证奶牛拥有足够的生活空间,还要注意均衡营养,定时观察它们的身体状况。
依靠这种精心呵护的“过渡养殖法”,基地成功将奶牛死亡率控制在14.5%以内,让奶牛走上了高原,打破了西藏奶牛规模化养殖“零”的历史。目前,基地共存栏1578头荷斯坦奶牛,其中泌乳牛303头,每头奶牛每日平均产奶50斤。
在挤奶大厅,记者看到基地自新西兰引进的50头位转盘式挤奶机。“每天早上8点和晚上8点,只要音乐一响起,奶牛就会按照顺序自动走上转盘准备挤奶。”基地副场长美朵拉吉告诉记者。
挤奶大厅只有5名工作人员,他们为奶牛的乳房消毒后,把连着几根细管的奶杯套到奶牛的乳房上,牛奶挤好了奶杯会自动脱落。挤好的牛奶通过细管进入储奶罐,储奶罐瞬间降温,将牛奶从原有温度降低到12摄氏度左右进行储存,第二天早上经过巴氏消毒后可直接运送销售。
“奶汁从奶牛身上挤出来的那一刻起,便进入封闭管道,杜绝了人工干预与空气进入,保证了质量安全与干净卫生。”据美朵拉吉介绍,挤奶机配置电子计量、自动脱杯、在位识别、自动称重和分群系统等先进配套设备,大大提高了挤奶的效率,10分钟就能挤奶1700多斤。
除了转盘式挤奶机,基地还引进了意大利牛粪干湿分离机、以色列阿菲金牧场管理软件等设备,整个养殖场弥漫着浓浓的“高科技味道”。规模化饲养也大大提高了奶牛的产奶量。目前,基地奶牛平均日产量50斤,每头牛的年经济效益约9.5万元,其产量是以往散户饲养奶产量的两倍,效益约是以往的5倍。
21岁的米玛次仁,从2015年5月基地建成起就在基地工作,每个月工资4000元。他主要负责开着拖拉机将饲草料拉到牛舍里,因为奶牛喂养的时间要求,他每天的工作时间被分成了3个部分:早上8点到11点,下午2点到4点,晚上6点半到9点半。
米玛喂养的饲料,部分产自拉萨林周县老百姓种植的苜蓿。“以前老百姓种青稞一亩收入七八百元,我们订单收购他们的苜蓿,一亩达2000元。”武杰介绍,目前林周县已有1万亩苜蓿种植基地,带动当地很多老百姓增收就业。
当现代化牛场遇上青藏高原,农牧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显著改善,拉萨畜牧业也将步入“快车道”。我们期待着,不久的将来,来自西藏净土的“世界好奶”,走上内地老百姓的餐桌,成为我们体验“舌尖西藏”的新名片。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3-30/93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