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一粒小青稞挑起特色产业发展大梁


    资料图

    本报记者郜晋亮

    亘古绵延的青藏高原,孕育了太多的神奇,一粒小青稞的光辉已经闪耀了数千年。

    青稞在青藏高原上种植有3500年历史,是青海省种植历史悠久、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之一,是我国藏区的第一大作物、主导优势作物和藏区同胞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粮,也是酿造工业、饲料加工业的重要原料,同时也形成了极富民族特色的高原农耕文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理念的转变,青稞这一藏民族的传统口粮开始走进大众视野。青海的青稞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青稞米、青稞挂面、青稞饼干、青稞速食面等方便食品和休闲食品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并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玉虎表示,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青稞产业发展,并将青稞列为农牧业十大特色产业之一,我们坚持有效保障口粮的同时,大力发展青稞精深加工业,这不仅有利于推动青稞全产业链开发,更有利于促进藏区青稞生产方式转变,培育新兴经营主体,带动贫困农牧民脱贫增收。

    为此,青海省专门出台了《牦牛和青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青稞加工基地建设,制定实施青稞生产加工标准,发挥绿色生态条件,重点扶持青稞高端产品加工企业,着力拓宽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力争到2020年,带动深度贫困地区5%以上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一粒小青稞如何挑起特色产业发展大梁?

    提升价值链在精深加工上找突破

    在青海省新绿康食品厂区内,几间厂房升级改造已经完成,青稞挂面和青稞麦片即将投产。“我们每年的青稞加工量在1万吨左右,但精深加工的产品却很少。面对国内批发商、批发市场和一些大型的食品加工企业,我们更多的是为其提供原料——青稞米。”谈起青稞加工,青海省新绿康食品公司总经理朱宪铭直言不讳,“要做强产业还必须在精深加工上找突破。”

    据了解,目前,青海全省青稞加工量已占该省青稞总产量的1/3,也成为藏区青稞加工转化率最高的省份,从事青稞生产加工的企业有16家。青稞商品化率高达83%以上。

    除了青稞挂面和青稞麦片,朱宪铭还有更大胆的想法:把一粒青稞“吃干榨净”。“原先青稞初加工后剩余的麸皮很多都被用于饲料加工,其实青稞麸皮中麦纤素含量很高,是代餐产品的主要成分,若将此开发好,其附加值会远远高于青稞挂面、麦片等产品。”朱宪铭坦言。

    长期以来,“一等原料、二等加工、三等价格”,一直是困扰青海特色农产品的头等难题,青稞亦不例外。炒面、糌粑,这种最传统的加工方式,究竟还能延续多久,青稞新产品又能不能被大众消费者接受呢?

    早在几年前,青海可可西里实业集团旗下的可可西里河卡有机食品公司已经开发了糌粑饼。“将糌粑做成饼干一样的东西,也是我们在做了深入的市场调研后做出的决定。”集团董事长邵勇说,“现在看来,我们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事实也证明,青稞饼有市场,而且还不错。”

    如果说,青稞最基本的价值在于它是藏区同胞千百年来不变的口粮,那么其可以通过加工后附加值的提升来促进藏区同胞种植青稞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带动增收。邵勇说:“公司每年收购青稞的价格基本都会高出市场价,之所这样做就是将附加值提升的部分让利于农牧民。”

    延伸产业链在融合发展上拓空间

    贵南草业(原贵南牧场)是青海省重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已建成青稞种植基地15万多亩,青稞年产量达到4.5万吨,实现了有机青稞繁育、种植、生产、销售一体化。不过多年来,重种植轻加工的状况让贵南草业一直扮演的都是卖原料的角色。卖原料固然也能赚钱,但和产业链的其他环节相比,实在微不足道。

    2018年底,贵南草业这个青海全省最大的青稞种植户正式走上转型之路,并寻求强大的智力支撑,与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签署合作协议,依托和发挥各自优势,加快青稞精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共同推动青稞产业走“高值农业”发展道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青稞 麸皮 牦牛 饲料
下一篇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