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鹏文/图
33岁的小索顿与其说是土生土长的西藏江孜人,倒不如说是半个内地人。满载着祖辈的希望,从初中开始到大学毕业,他一直在内地大城市求学。按照父母想法,小索顿的人生轨迹应该是走出小小的江孜城,到大城市生活安家。但小索顿不这样想。2009年大学一毕业,他就回到日喀则市邮政储蓄银行工作。
小索顿一直有个创业梦。2012年,他毅然辞去银行工作返回江孜县,在父亲的糌粑作坊基础上,创建了西藏格藏青稞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始圆他的青稞梦。
回农村、做农业,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抓住西藏近年大力发展农牧特色产业的契机,小索顿把更多精力放在青稞产品研发上和产品销售上。几年来,公司相继研发生产了豌豆糌粑、青稞饼干、青稞爆米花、营养粉等10余类产品,认证绿色食品4个,产品也从之前局限于江孜县到现在在西藏建立8个销售网点,进了超市、进了学校。
“现在公司规模是我父亲经营时的4倍。”小索顿说。小公司由家庭式作坊变成了占地1万平方米的厂区,生产规模达到1000吨,员工也由9人发展到40人,产品由单一生产糌粑到现在10多个系列,公司纯利润在去年达到168万元。
在小索顿看来,西藏的青稞是一种文化。“水磨糌粑”是西藏糌粑生产的传统技艺,具有生产噪音小,研磨温度低等特点。而水磨技术也在他手上有了新花样:通过不同的转速和研磨度,磨制出粗细规格不一的青稞粉,作为不同青稞产品的制作原料。“这种青稞研磨粉粒较粗,用来做压缩饼干;而这边研磨细的做营养粉和全粉,一道生产线生产出不同规格的原材料。”指着一袋袋水磨青稞粉,他介绍道。
自己富了,更要想着父老乡亲。为方便乡亲们销售青稞,他的公司不管白天黑夜、无论一车还是一袋,随时收购。而且他的青稞收购价还要比市场价每斤贵2角钱,仅此一项,每年他就多支出三四十万元的收购款,却惠及周边1400多户农牧民。
在小索顿看来,解决一个工作岗位、实现现金增收对现在的贫困家庭来说不算难,而学会一门技术、改掉一些坏习惯才是脱贫的长久之计。之前有个别公司员工酗酒,在他的教育下,酗酒的毛病都改掉了。“酒戒了,心思就都放在工作上,人的精气神明显不一样了。就业了,学到技术,实现人生价值,脱贫信心更坚定了。”据他介绍,在他公司工作的40名员工,已经有21个家庭实现了脱贫。
从爷爷做边贸生意到父亲的糌粑作坊,再到小索顿的青稞食品公司,时代在变,但雪域高原上的青稞芳香依旧,小索顿带领父老乡亲创业致富的脚步正在向前。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1-18/83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