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大山深处的幸福回响


    如何抓实对口帮扶?湘西自治州实行“州县市单位包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户”制度,仅2018年,全州就组建工作队1751个,选派5995名干部,实现对1110个贫困村和641个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社区)“一村一队”全覆盖,全州6万余名党员干部与16万余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严格落实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制度,认真做好脱贫政策宣传、困难诉求收集、扶贫资源衔接工作,切实解决困难问题。

    “扶贫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对口帮扶,要做到狗都不叫了。”叶红专如此形象地描述干部真扶贫、扶真贫的扎实作风。

    “苦练内功”攻坚拔寨的同时,湘西自治州还“巧借外力”助推脱贫,形成了社会扶贫、行业扶贫、对口扶贫、东西协作扶贫等力量的集合,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永顺县高坪乡马鞍村曾是个贫困山村。2011年,该村农民的人均收入只有1786元。2015年至2018年,农业农村部相继选派两名青年干部梁希震、李景平驻村担任马鞍村“第一书记”。在农业农村部的大力支持下,马鞍村从引品种、提品质、树品牌、延链条等方面着手,让“老”产业释放新活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从一个靠农业填不饱肚子的村变成了一个以种植猕猴桃让农民鼓起腰包的产业大村。2017年,马鞍村顺利摘下了“贫困帽”。

    “老乡不脱贫,帮扶不脱钩。”这是农业农村部对湘西自治州的铿锵承诺。从1986年开始,农业农村部就携手湘西自治州,一批又一批的挂职干部肩负重托,带来政策、理念、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为湘西自治州的脱贫攻坚添柴加薪。

    此外,湘西自治州加强与济南市对接,编制了《济南市扶贫协作湖南湘西规划(2017-2020年)》,签订了“1+7+11”扶贫协作框架协议,两年来,济南市援助湘西州财政资金3.6亿元,实施援建项目182个,组建扶贫协作产业联盟,24家企业落地湘西,建设“扶贫车间”49个,两地互派挂职干部70人、专业技术人才531人,带动2万多贫困人口脱贫。

    “在‘东西协作’的力推下,保靖县实现了农产品外销、新项目落地。”保靖县县长杨志慧告诉记者,2018年4月,“保靖黄金茶”亮相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时一炮而红。而历城与保靖县精心谋划打造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新建45个标准化日光温室大棚及7000余平方米工厂化育苗车间及配套设施,通过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为保靖县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牵挂,激发出各族干部脱贫攻坚的无穷力量。在合力攻坚的战役中,湘西自治州交出一份令群众满意的成绩单:2014-2018年,全州累计减贫55.43万人,贫困村退出874个,贫困发生率由31.93%下降到4.39%。

    一股干劲十足一生奋斗不止

    “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共同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龙书伍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让村民苦苦琢磨了三个月。

    十八洞村225户939人,人均耕地只有0.83亩,而且多是七零八碎的坡地。县里村里共同商议,最后想出“跳出十八洞建设十八洞”的路子,即从花垣县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异地流转了1000亩土地,建设猕猴桃种植基地,全村225户农户入股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公司。此外,在村里,利用自然资源和民俗资源,开展了乡村旅游、苗绣等“旅游+”的产业体系。

    经过3年精心培育,“飞地经济”发展的千亩猕猴桃基地生产的猕猴桃已经“飞”到了港澳台。仅此一项收入,一户一年能分红近万元。2017年,十八洞村实现了稳定脱贫,正向着全面小康的路上稳步迈进。

    “精准扶贫工作‘不栽盆景,不搭风景’‘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没有变化’。”面对总书记提出的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想方设法、把现实问题一件件解决、探索可复制的经验的要求,湖南省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扶贫部门做了广泛调研和深入思考。

    在湖南省扶贫办主任王志群看来,过去有的地方“年年扶贫年年贫”,根本原因在于扶贫是粗放式的,在产业扶贫上存在“贫困人口被边缘化”的现象,而扶贫措施上,又存在产业帮扶方式行政成分过多,帮扶方式过于单一、不精准等问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茶叶 猕猴桃 土地 茶园
上一篇 : 广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