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决不让边疆民族地区困难群众掉队


    清晨,山间雾气缭绕,置身凤翔街道办中山村千亩竹海静静漫步,竹叶清香令人心旷神怡。百余年来,村民人靠竹吃竹,筲箕、簸箕、背篓等竹编品远近闻名。在近800平方米的竹艺馆内,村民陈英秀和几个村民正向从四川聘请的“竹编”非遗传承人黄继忠“取经”。经过两个月的培训,陈英秀已能熟练编制果盘、花篮。

    竹艺馆这两天接了1500件商品的订单,陈英秀边学边做。她说:“编一个30块钱,我一天能编5个。在家编,还不耽误照看我家那口子。”

    让老百姓自主决定发展方式,形成了产业发展共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了群众力量。

    云县爱华镇大树村围绕“手撕鸡”,组织50多户贫困户发展林下养殖山地黑肉鸡,每年可分红1000多元。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借助“冰岛茶”品牌效应,累计发展茶叶10.39万亩,带动贫困人口人均每年增收1400元以上。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则重点发展蔗糖产业,带动蔗农提升40万亩甘蔗种植水平,使3488户贫困户人均增收5200多元。

    产业不同、模式各异,却都指向同一个目标——最大程度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如今的临沧,已经种植了800万亩核桃、142万亩茶园、227万亩澳洲坚果、130万亩甘蔗、62万亩咖啡,让临沧在云南省绿色食品产业中独树一帜。

    边民的脱贫致富不仅关系到同步小康实现进程,更关系到国家对外的形象。走进地处滇西南边陲中缅边境的临沧市孟定镇孟定清水河口岸,只见国门威耸,约10米长的桥架在清水河上,对面就是缅甸。清水河村村委会主任字国朝介绍,为满足边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开拓民间消费市场、增加边民收入、尽早脱贫致富,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专门推出边贸互市“8000元内金额免税”等优惠政策,深受好评。

    三

    临沧的脱贫攻坚实践,成为我国扶贫事业的一个微缩模型,这里实践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扶贫政策和措施,记载着在扶贫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困惑与挫折,同时,也涌现出许多先行先试的探索和具有借鉴性、启发性的创新。

    据统计,临沧市36名厅级领导全部挂包到村,选派了600支扶贫工作队、2102名队员驻村帮扶,组织968个部门(单位)定点帮扶、34165名干部挂钩帮扶。通过脱贫攻坚的洗礼,一大批讲政治、善作为、敢担当、能攻坚克难的干部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干部下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厚植了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大大改善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仅贫困人口受了益,所有农民都一起共享了这些成果。

    在临沧的脱贫实践中,始终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层层签订了责任状,形成了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同时,上海市崇明区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临沧的地区,挂包单位“真情实意、真抓实干、真金白银”推进对口帮扶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机制不断创新,形成了“政府援助、人才支持、企业帮扶、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改善了临沧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了临沧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与群众的关系更紧密,干部动起来更明显、群众得实惠。通过脱贫攻坚,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了转变,工作能力有了提升,精准意识、大数据分析管理意识不断得到强化,农业农村工作不断走向精细化管理,很多平时不发生、不显现的矛盾逐步暴露出来,各种问题及时消灭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提升了基层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

    在党的光辉照耀下,边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边疆人民心向党中央,对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广大群众在知党恩中增脱贫信心,在感党恩中寻致富道路,激发了群众主动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

    通过发挥扶贫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的作用,乡风民风更加文明。广大贫困群众树立了劳动致富光荣、等靠要懒惰可耻的观念,把事事求诸于人转为事事先求诸于己,通过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真正调动了群众内生动力,自己动手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坚果 核桃 咖啡 澳洲坚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