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80后”黄生飞:在浦东“种”出一片天地


    本报记者胡立刚

    在上海市六奉公路上看到生飞家庭农场的指示牌,距离目的地便只剩下800米的村道。短短的村道上有3座小桥,另加两个90度的转弯。

    在农场内,记者看到了整齐有序盖着白色薄膜的秸秆长垛,过段日子,这些秸秆长垛上将长出上海特有的商品化大球盖菇,通过技术改良的大球盖菇形状俏、口感好,被消费者称为“上海松茸”,市场价稳定在每斤30元左右。

    利用冬闲田和秸秆生产大球盖菇,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秸秆转化为有机肥就地还田,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只是,这项诞生于崇明区的上海市农科院最新科研成果还处于试验阶段,浦东的试点还很少,2015年刚从服装行业转向农业的一名“80后”经营的生飞家庭农场被选为试点,让人刮目相看。

    “农场尝试露天生产大球盖菇,浦东是第一家,首次尝试便收集了500亩秸秆,形成10多亩的试验规模,可能在上海是第一家。”黄生飞说。

    生于1980年的黄生飞是来自越剧之乡浙江绍兴的外地媳妇,阳光和海风沐浴出的红色脸庞上,每一寸皮肤都自带笑意,说起话来亲切爽朗。

    就是这个浙江媳妇,2015年做起了宣桥镇季桥村的第一个家庭农场主,从106亩起步,经营的农场土地面积逐年增长,如今形成了450亩的规模。和上海其他经营有方的家庭农场一样,生飞农场以种水稻为主业,因为大米卖得好,2017年卖了10万斤,单这一项,经营额就超过了100万元。

    2015年起步的家庭农场,经营达到这个水平,实属不易。

    “田是一样的田,小时候的米饭多香,现在又有几个人能吃上?我相信,我想吃好米饭,别人一样想吃,我用心去种,用良心去种,我家的大米一定会得到认可。”黄生飞笑着回忆当年争做家庭农场主的往事。

    说起往事,黄生飞说自己没有什么特点,就是想法简单,想到了就去做。

    简单的想法里往往包含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生活智慧。黄生飞1998年到上海,第一份工作就是去服装厂上班,2006年去日本研修服装技术,3年之后回到浦东办服装厂。没有农业经营经验的黄生飞,因为对土地的眷恋,在2015年季桥村首推家庭农场模式时,她第一时间参与了竞争,面对村民首次流转出来的106亩“次地”和4位竞争对手,身为公交车驾驶员的丈夫和村党支部书记都没能说服她主动放弃。

    有着简单想法的黄生飞赶上了一个需要简单务实、回归初心的农业新时代。

    2016年,上海市作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部署,把卖稻谷转向卖大米作为重要抓手,以“高端、高科技、高附加值”为“三农”特征的浦东,自然不会缺位。于是,不懂农业的黄生飞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使用优质水稻品种的正道,第二年就尝试使用上海本地优质稻品种“松早香”。去年,“松早香”品种规模达到250亩,其他的水稻田里则种上了包括上海国庆稻品种在内的4个优质品种。

    尝试满足上海市民消费需求的水稻品种是正道,能否在正道上结出理想的果实,就看能不能坚持绿色生产的行动。黄生飞把几百公里之外家乡的鸽粪撒进了自家农场的稻田里,还尝试起稻虾共生模式。就这样,生飞大米以“一传十、十传百”的速度出现在上海市民的饭桌上。

    从学会种到学会卖,黄生飞只用了3年时间,除了选好品种坚持绿色生产,她所秉持的“简单”的品牌态度,功不可没。

    2017年,黄生飞做了一般家庭农场主们想不到也不敢做的事。“我把自己的头像做进了生飞大米的LOGO里,买了我家大米,获得的是消费的喜悦,对我而言,换来的还有一年365天的监督,可不敢辜负那一双双信任的眼睛。”黄生飞信心满满地说。

    市场不缺大米,市场缺的是好大米,市场更缺的是品质持之以恒的好大米。为了把生飞大米做成品质持之以恒的好大米,满足消费者“两叶青菜一杯汤,三两大米一口光”的心愿,进入农业产业第二年,黄生飞就拿自己的人格为自家大米背书,换来监督的同时,还换来了村民们陆续把自家的田流转给她,更换来了主要依靠口碑营销的生飞大米一年卖出10万斤。

    “今年我彻底离开服装行业了,因为水稻品种选得好,各方的关心指导及时,这些年农场的经营挺顺利的,我知道只有用心才能种出品质持之以恒的好大米,才能让生飞大米品牌走得更远。”黄生飞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米 品种 水稻 回归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