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走出青海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欣欣向荣的牦牛产业。

    有机枸杞产业发展红红火火。

    好山好水好生态。

    环境美,人心暖。

    近年来,青海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四个扎扎实实”根本要求,推动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全面动员、科学谋划,积极推进青海乡村振兴战略实施。2018年,青海省初步建立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乡村振兴战略十大行动计划》,编制完成了《青海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并由省财政安排1.3亿资金在27个村(场)开展省级示范试点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起,青海将以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为主线,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以“二十字”总要求为目标,以深化农牧业农牧区改革为动力,围绕促进农牧区人居环境改善、农牧民就业增收和农牧区脱贫攻坚等工作,重点推进农牧区人居环境改善三年行动、乡村振兴百乡千村工程行动,并选择25个村(场)开展示范试点,使全省每个县市至少有一个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实现补短板、强弱项,努力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

    打造高原美丽乡村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功能与产业功能并举,引导农牧民打造乡村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生态振兴新格局。着力改善人居环境。重点实施500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300个美丽乡村建设,制定出台《青海省农牧区垃圾专项治理五年行动工作方案》,在36个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对黄河干流和沿湟流域的18个城镇周边村庄实施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制定“厕所革命”三年行动方案和农牧区公共厕所建设标准,安排实施560座公厕建设项目。推动地方结合实际探索建立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模式,落实运行管护经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初步走向长效化管理,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联动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战。在5个县探索固体废弃物收集加工处理利用一体化模式,在2202个规模养殖场建设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倡导有机肥加工推广,农药化肥实现零增长。回收农田残膜8410吨,回收废弃物268万个。实施34项高效节水灌溉和水利设施整治修复工程,效益得到发挥。扎实开展生态保护建设。重点开展了一系列三江源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开展农牧区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试点,探索适合三江源地区的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建成垃圾填埋场22座、生活污水处理厂21座。对三江源水资源监测站网进行优化补充,解决了澜沧江流域无监测站点问题。有序推进三江源二期、退牧还草、祁连山等重点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草地围栏1050万亩,治理黑土滩241.50万亩。农牧民自发种草积极性高,饲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建饲草基地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兑现草原补奖资金24.13亿元,落实禁牧面积2.45亿亩、草畜平衡面积2.29亿亩。聘用草原管护员42778名,持续加强5517万亩天然林管护,完成44万亩退耕还林,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湿地恢复与保护、退耕还湿工程。加强城镇乡村绿地建设。积极推动城镇乡村“生态型、节约型、功能性”的造林绿化,创建完成4个森林城镇、4个森林乡村以及35个学校校园的绿化项目。制定印发了《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完成造林406万亩。稳步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引大济湟西干渠、北干渠二期及蓄集峡、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等重大水利工程按年度计划加快实施,黄河干流防洪工程、黄河沿岸四大水库灌区主体工程基本建成。重点水源工程、主要支流治理和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加快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灌区改造等民生水利建设加快推进。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省到村五级河长体系全面建立,明确各级河长5925名,落实河湖管护员9842名,顺利实现每条河流(湖泊)都有河(湖)长的目标。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46.52平方公里。

    做优特色生态产业

    青海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打好有机特色农畜产品这张牌,在开发市场空间、提高市场占有率方面有巨大潜力。青海省委、省政府把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来抓,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现代农牧业提质增效工程,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出台了《青海省牦牛和青稞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成立了冷水鱼、优质农产品、牦牛产业联盟。着力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油料总产稳定在100万吨、30万吨以上;肉类总产达到45.2万吨,奶类总产46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1.7万吨。着力推动农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8个、最美乡村12个、美丽田园3个,全国及省级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35家。着力开展农牧业信息进村入户整省示范,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认定扶持16个省级产业园;实施品牌强农工程,扶持特色品牌30个。如都兰县哈西娃村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大力培育经营主体,积极探索农牧结合转型发展,枸杞产业和生态畜牧业成为本村稳增长的“主引擎”,2018年村集体收入达到3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3.98万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人居环境 生态保护 休闲 牦牛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