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县积极构建电商扶贫培训机制,让贫困户也能玩转电商。
王鹏举本报记者余向东文/图
山西省万荣县,地处黄河与汾河交汇处,中华祖祠“后土祠”也坐落于此,人文历史厚重。万荣县盛产“段子”,虽然尚未摆脱贫困,乐观的当地人善讲笑话;同时这里还盛产苹果,千秋后土物产丰富。
2016年6月,万荣县被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两年半过去了,万荣是怎样把发展农村电商和精准扶贫做到有效对接、有机融合,又是怎样把电子商务生态植根于广大乡村特别是贫困村,让互联网红利惠及更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呢?且听记者讲一讲有关“电商扶贫的万荣段子”。
建村点,让变化说话
南里村是高村乡的贫困村之一。下午一点,贫困户杨迎辉来到位于村中央的电商服务点。“这是你在网上买的手机,”服务点负责人冯铭从收货架上取下一个包裹交给杨迎辉:“来,在这儿签个字。”
“好好。”老杨一边答应着,一边迅速写下自己的名字。他告诉记者,村级电商服务点设立之前,收发快递都得到十里远的乡里甚至是县上。冯铭说:“网上货品丰富,更容易货比三家,每年帮助村民代购四五十万元的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能节约开支好几万呢。”
村级服务点更是推进农货上行的桥头堡。皇甫乡乌苏村的中年妇女李青青,在自家商店里建起了电商村级服务点,由在外工作的女儿帮助一起找渠道,她买回标准的苹果网货包装,帮助贫困户分拣、包货、发货。李青青自豪地说:“可别小看我这个村点,每年能帮村里贫困户卖掉二十万斤苹果呢,线上比线下每斤多卖将近一块钱。”
把农产品变成网货,就是把“提蓝小卖”“披头散发”的农产品,升级成“精挑细选”“梳妆打扮”优质品。近两年,万荣县先后建起了村级电商服务点179个,65个贫困村就建了61个,基本做到了全覆盖。
精培训,让转化说话
“多亏参加手把手的电商培训……”见到记者,通化镇东畅村的李春娟忙不迭地说。李春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万荣县商务粮食局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采取一对一手把手培训的形式给她吃偏饭,让她做起“店小二”,月收入有两三千块钱。
万荣县不断创新电商培训方式,在线直播、千人沙龙、万人分享、专题培训、实操训练等培训形式琳琅满目,65个贫困村先后有1626名贫困人员参加了各类的电商培训,转化率达到40%。像李春娟一样的86个贫困户实现了电商创业,农村产品年销售额288.2万元。
去年8月,万荣县还率先成立了本土电商讲师团。由电子商务协会对本土讲师进行培训、考核、发证。“这些讲师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战酷暑斗严寒,跑遍了全县所有贫困村,乡里的包村干部和第一书记也同步培训,这样容易形成氛围,也容易出效果。”万荣县电子商务协会会长贾秋丽说。
推网货,让市场说话
“我们积极与400余名境内外微商、网商对接,举办了全县网货开发大赛,充分激发群众的创造力,开发出优质好水果、特色小杂粮、精深农产品、民间手工艺四大系列200多种网货和包装,带动农特产品上线销售,催生出一批新业态,以产业升级助力脱贫攻坚。”在万荣县电商扶贫网货超市,县商务粮食局负责人介绍说。
三白瓜是万荣县独有的一种优质水果,被誉为水果界的“白富美”。过去只能在线下销售,价位也不高,通过万荣电商从业者的不断研发和试错,改进包装增加了气柱隔层,网上销售价格比先前增加了两倍多。
付崧是谷歌北京公司的交互设计师,姥姥家在万荣。有一次她出去逛街,没有找到合适的包包,一“气”之下,自己给自己设计了一款包包,由妈妈帮着买回皮革并缝制了一个新潮可心的包包。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她亲自设计款式,妈妈在老家组织一个姥姥团队手工缝制皮包,网上营销至国内一线城市和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成为堪比名牌的时尚网货。
造网红,让影响说话
“快看,我们的万荣大飞鸡来了!”说这话的万荣县北阳村的95后女生董晓聪。在她的身后,成百上千的芦花鸡正从高崖上一跃而下,气势磅礴,十分壮观。小董是山西省畜牧兽医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她放弃在城里就业的机会,回到老家承包了一个荒沟,建起了聪哥养殖有限公司。她每天除了养鸡、收蛋之外,还在快手平台上作直播,两三万粉丝的购买量,让她和员工们应接不暇。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3-06/89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