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群众坐着说干部站着听


    王砚才本报记者杨志华孟德才

    “进门递杯水,坐下看看报。一张明白表,咋办都知道。群众先说话,干部后面等。群众坐着说,干部站着听。”这是近日记者在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原陵县)信访大厅采访时,听到老百姓编的顺口溜。

    信访大厅门口,悬挂着2011年10月29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对农民日报报道的重要批示:“山东省陵县在信访工作中有创新举措,把信访大厅建在县委大院是亲民之举,也体现执政为民之意。做法颇有新意,值得研究借鉴。”

    陵城区委书记马常春告诉记者,陵城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批示精神,以把信访大厅建在县(区)委大院为起点,通过干部下访、党员寻访把区委大院“搬”到群众身边,并积极探索“1+N”基层治理模式,以“民生+”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不动摇,创造性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推动群众工作打开新局面,全区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特别是近5年来,全区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2.6%;案件一次性结服率82%以上,群众满意率95%以上;信访问题及时就地解决率在2018年更是达到了85.4%;信访工作连续多年全市排名第一,陵城区被表彰为山东省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功能全面升级,信访大厅变身“普法大厅”“亲民大厅”,“大信访”格局初显

    地处鲁西北平原的陵城区(2014年撤县设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欠发达县,随着社会转型、矛盾交错、利益多元,陵城区信访形势一度比较严峻。区委领导班子研究后认为:矛盾不出区,区委是关键。群众有问题找上来,不能冷漠地拒之门外,而是应当主动迎出来,让群众感到区委就是自己的家。

    为方便群众上访、干部接访,2009年,陵县在县委大院内建起2000平方米的信访大厅。县委大院门口不设岗、不登记,群众和机关干部一样,可以随便出入,有话随时来说,有事随时来办,有理随便讲、有怨随便诉。

    在陵城区信访大厅公开栏窗口,一项制度格外显眼:每天1名区领导值班接访,每月10日,4名区领导集体公开接访,每月8日区级领导干部参加所包乡镇的公开接访。如今这已经成为陵城区信访工作雷打不动的一条铁律。

    2017年1月10日,受雇于安邦冷暖设备工程有限公司的农民工周世军顶着寒风走进陵城区信访大厅。他向工作人员反映了自己和50名同事3个月近40万元工资被拖欠的事情,希望区领导能帮忙找到失联的老板讨回欠款。

    当天接访的正是刚到陵城区任职不到一个月的马常春。得知这一情况后,马常春立即派人把相关部门负责人叫了过来。按照以前惯例,一般是局长们先进门陈述情况,再由信访群众反映问题。如果情况复杂,信访群众在门口一等就是大半天。

    “信访大厅是干群交流沟通的平台。群众是信访主体,我们主要是听他们的意见。再说,干部先说容易先入为主。”马常春决定,从今以后,信访大厅这一惯例要改一改,让群众先说,局长们稍后再讲;让群众坐着说,局长们站着听。这一转变,让信访群众倍感温暖。

    时代在不断发展,信访大厅的功能也在不断升级。信访的流程和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拓展。      

    在陵城区,一种多部门联合发力的“大信访”格局正在悄然形成。陵城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登福介绍,在陵城信访大厅,人民来访接待中心与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合署办公,与此同时,纪检、公安、检察、法院、民政、住建、人社、司法及律师等十余个部门骨干力量均在信访大厅设立接待窗口,实行联合接访,“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真正使信访大厅成为解决信访问题的“枢纽站”。

    如今的信访大厅,功能更全面了,服务更细心了、态度更真诚了。进门一杯水,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一声问候,化解了心中的怨气和愤怒;一张报纸,在休息和等候中了解天下大事;一张明白表,知晓所有信访流程和接访领导信息。在陵城百姓眼中,它不仅是一个汇集社情民意的“信访大厅”,还是传递法律理念、科学精神的“普法大厅”,更是暖民心、解民意的“亲民大厅”。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处理 认真贯彻落实 连续 数据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