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将农村金融创新融入乡村自治有效破解农村信贷难题


    一是“整村授信”的批发信贷。这一模式建立了个人信用与集体信用的捆绑机制,对村集体参与信贷全过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审核时,村小组在对农户进行打分评定时,出于整村信贷的考虑,会力求做到严格标准、客观公正。为提升整村信用等级,村小组还积极督促还款、追还旧账等,在村委会、村小组、村民的帮助下,鹰潭农商行潢溪支行已收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账”1200多笔,金额460多万元。

    二是无政府担保的风险管理。余江县以信用为核心建立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屏障。首先,村小组充分掌握“信用信息”,将不符条件的申请者挡在授信准入之外,从源头上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其次,利用熟人社会形成了对贷款农户的“软约束”,促进了农民自觉守信、合理用信、及时还贷;再次,发掘乡土文化中“信用继承”“父债子偿”等传统习俗,建立不良贷款的化解机制。相对于有的地区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设立风险补偿金的做法,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降低了政府在农村信贷方面的管控成本,避免了政府陷入风险“兜底”的境地。

    三是面向小农和规模经营主体的信贷产品。余江县创设的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产品,不论是对小农还是对规模经营主体,一视同仁,统一标准确定基础授信额度,只要农户有承包土地经营权,即可申请贷款,降低了金融门槛,扩大了金融服务覆盖面。建立的多种可叠加的增信机制,既考虑了小农因土地面积小、抵押贷款极为有限而不能满足用款需要的问题,为一些农户外出从事非农产业提供了启动资金,也考虑了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生产流动资金需求大的实际情况,推动和支持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据统计,在实际授信额度中,80%主要用于做点小工程、经商等,20%用于种养大户、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种养业。

    三、试点成效

    余江县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时间虽然不长,但效果明显。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一是满足了农民贷款需求。在“数量”上,截至2017年11月,鹰潭农商行已为余江县43个村委会、117个村民小组开通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共授信1289户10280万元,已用信579户,用信余额4413万元,用信率达42.93%。在“时间”上,推行随时申请、随时授信、随时放贷、随时偿还的自主贷款业务,解决了农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季节性资金短缺的问题,有力支持了农业生产。

    二是改善了农村金融生态。余江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机制健全、服务便利、价格低廉,促使有融资需求的农户更加倾向于从农商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减少了民间借贷。同时,信用约束、道德约束等机制的引入,搭建了“熟人社会”与“信用社会”间的桥梁,加强了农户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营造了合理用信、相互督信、及时还信的农村金融环境。

    三是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农户以土地经营权抵押需经村委会、村小组同意,在实化了集体对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同时,也体现了村集体风险担当意识,增强了在农民群众中的存在感和农民群众对集体的认同感。村委会、村小组参与并组织村民理事信用评定,既是村民自治制度在乡村事务处理中的生动实践,丰富了村民自治的内涵,也找到了一种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农村改革实验区办公室供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相结合 农民群众 土地面积
上一篇 :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