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双水双绿”:新时期的稻之道


    本报记者李炜何红卫乐明凯

    踏着冬日的暖阳,走进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楼,记者不经意地发现,电梯、电灯开关、洗手间等目之所及处都张贴着节能环保温情提示,让人无时不感受到这里对绿色生态理念的细微用心。

    伴随着对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研究与参与,20多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在这里发起并牵头承担了“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绿色超级稻的培育”等国家重大项目,为水稻遗传改良指出了新方向,站在了国际同类学科的前沿。

    2017年底,张启发团队提出了新时期的“稻之道”理念,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为“双水双绿”,即在利用平原湖区稻田和水资源的优势实行综合种养的基础上,使“绿色水稻”和“绿色水产”协同发展。2018年7月,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双水双绿”种养模式列入其中。2018年11月16日,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湖北研究院重点咨询项目——“双水双绿”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华中农业大学举行。

    虽是“大家”,但待人平易谦和;虽年逾花甲,但对事业的追求激情依旧。张启发在寒冬时节仅着衬衣与记者畅谈两个多小时,关于“双水双绿”的来龙去脉,随着他的侃侃而谈渐次在记者眼前展开——

    机缘巧合:为发展绿色优质水稻打开新空间

    “在1964年我小升初考试时,作文题是‘你经常想的一件事’,我当时写的是《当一名有文化的新型农民》,也许是无心插柳,现在看来,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本人一辈子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张启发说,那个时候正值国家困难时期,人们首先要填饱肚子,但土地产出低,种地要有文化、要讲科学才会提高产量。    

    张启发说,现在看来,我儿时的愿望早已变成现实。长期以来,我国水稻等农作物一直将增产放在首位,在为保障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导致了资源环境的沉重负担。

    沧海桑田,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水稻生产已从过去“产量需求”向“绿色、营养、品位需求”方向转型。张启发认为,如何协调好产能供给与品质需求、环境污染的矛盾,是当下我国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重大课题,新时期的粮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上世纪90年代,张启发等我国农业科学家呼唤第二次绿色革命:“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2005年,张启发团队提出了“绿色超级稻”理念,培育出“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绿色超级稻”品种,促进农业的绿色发展。2015年,他们提交的两型农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的建设方案,得到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并给予具体批示。

    令张启发院士备感欣慰的是,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专门提到了要选育推广绿色、节肥、节水、抗病新品种。近年来,资源节约、保护环境、绿色发展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但随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农作物种植效益逐年降低,理念虽好,落实可持续生产面临重大挑战。

    就在这时,湖北省在全国率先兴起了“稻虾共作”等模式多样的稻田综合种养。“正因为稻田里有了经济价值较高的小龙虾存在,农民大规模自觉种植绿色优质稻变成现实。”张启发高兴地说。

    张启发认为,“双水双绿”,第一个双,是量词数字的意思,指水稻、水产两种“双水”产业。第二个双,是形容词加倍的意思,指做优做特绿色稻米、绿色小龙虾等“双绿”农产品。“种稻养虾,绿色倍加”,让农业生产过程来洁净水源、优化环境,最终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富庶、乡村美丽的目标。

    2018年春节前后,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楚平,时任湖北省副省长、现任武汉市市长周先旺先后来到华中农业大学走访看望专家院士,并高度认可“双水双绿”理念。

    2018年3月29日,华中农业大学成立“双水双绿”研究院,校党委书记高翅,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任校长邓秀新等一起参加“双水双绿”研究院揭牌,聘任水产学院“小龙虾”教授顾泽茂为院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品种 农业生产 种质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