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宏伟本报记者李传君
走进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群乐镇的宗平种植养殖场,500余亩的土地上,一片片果树林、一个个蔬菜大棚以及泛着粼粼波光的鱼塘慢慢进入记者眼前。这是群乐镇新河社区村民马宗平奋斗4年多的结果,也见证了马宗平从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变身”为“四川脱贫榜样”的奋斗历程。
“你们快尝尝这个硬柿子,这是我专门从日本买来考察、品尝的。”马宗平准备大力发展“日本甜柿”种植。别看他现在如此有信心,就在几年前,他还是个贫困户。
2014年,因两个子女上学、缺乏种植养殖技术等原因,先后两次搞养殖创业失败的马宗平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户就是国家照顾的对象,说实话也不是什么体面事。”马宗平心里不好受。
村中的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积极给马宗平做工作,希望他再次把产业发展起来。“那段时间村干部不仅带我去发展好的产业大户那去参观、学习、培训,还经常讲惠民、扶贫政策。”村干部“洗脑”般地劝说再次燃起了马宗平创业的信心。这次他明白,必须要找准行业、学好技术、摸懂市场,才能将产业做大做强。
在注册成立了宗平种植养殖场后,马宗平考察市场、走访学习、积极参加恩阳区举办的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并与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充分交流后,决定租赁土地建大棚,重点发展大棚蔬菜、大地蔬菜。但没钱发展什么都是白搭。于是,马宗平以产业周转金借贷、小额扶贫贷款等方式筹措资金。虽然在这一过程中,有些村民担心马宗平再次失败不愿将周转金借给他。但几经努力,马宗平最终成功流转土地近300亩,宗平种植养殖场开始步入正轨。
眼看有了起色,2016年7月,一场大风吹翻了40个大棚,种植的蔬菜被大风和暴雨冲毁过半。早已几经挫折的马宗平没有被击垮,“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他马上投入灾后自救,马宗平认为发展种植养殖业不能盲目跟风,更切忌只发展单一的品种,因为风险太大。于是,他又建成80亩鱼塘,种植沃柑100余亩,并建成农家乐。日夜的辛劳没有白费,这一年,马宗平家不仅顺利脱贫,还住进了新居。
“我们自己脱了贫,也希望村中其他贫困户早日脱贫。”怀揣着这一想法,马宗平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不仅义务为新河社区的其他贫困户提供种植养殖信息和销售渠道,提供种苗、技术等服务,还给自己定了两个规矩:凡是贫困户优先到园区务工,凡是贫困户的土地优先租用流转。
现在,宗平种植养殖场有10名左右的贫困户在园区务工,年增收近万元。同时,以产业周转金借贷等方式招收了6名贫困户入股,年终为这些贫困户分得1000-3000元不等的红利。“我在宗平种植养殖场干了4年多,每天的活很轻松,一个月能拿上1000多元。再加上每年的土地流转费,收入比以前多多了。”贫困户陈礼秀告诉记者。
如今,宗平种植养殖场已把产业规模扩大到500余亩,发展项目由单纯蔬菜种植扩展到蔬菜、沃柑、春见等种植、销售,以及水产养殖、农家乐经营,仅鱼塘和蔬菜种植2个项目年纯利润就可达近20万元,年总产值更是突破200万元。马宗平成为远近闻名的脱贫典范,更成为首届“四川脱贫榜样”称号获得者之一。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1-08/82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