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全面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


    用活“三种钱”,让乡村聚财气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加大真金白银的投入,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重要指示。一是用好财政的钱。全面推广财政支农资金由直接补助改为基金、担保、贴息、股份、购买服务的“五补五改”模式。在脱贫攻坚中创新设立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等“四项基金”,总规模达100多亿元。19个市州注册成立亿元以上的农业担保机构。省政府发行全国首支乡村振兴专项债券,主要用于宅基地制度改革、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二是引导金融的钱。推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金融机构已与1.3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一对一”服务关系,贷款余额224.4亿元。全面总结推广成都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经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搭建全国首个银政企互通的全域综合融资服务“农贷通”平台,累计放款50亿元。启动“川农贷”工程,推广“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风险金”模式,着力破解新型经营主体贷款难题,“两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贷款70.21亿元。连续两年全省新增涉农贷款占各项新增贷款的四分之一左右。三是撬动社会的钱。把引导工商资本下乡作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出台支持专项扶持政策,编制投资指南、搭建合作平台、建立重点项目库,探索PPP模式及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方式。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宜宾五粮液乡村振兴基金”,发挥国有企业资金杠杆作用,整合社会资本和金融资金,重点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全省有工商资本下乡企业14851个,累计投资超过1500亿元。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掀开了“三农”工作新篇章,也对农村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下一步,农村改革将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严格落实四个优先,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让资本、人才等要素流向乡村留在乡村,让乡村聚“人气”、聚“财气”。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作者为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技能培训 处理 畜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