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全面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


    杨秀彬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统领新一轮农村改革,把农村改革摆在“三农”工作突出位置,纳入省市县三级考核,专门设立农业农村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每年召开农村改革工作专题会,把农村改革与“三农”发展统筹推进,探索构建“人地钱”留在乡村流向乡村的机制,有力激发了乡村振兴动力活力。

    激活“三类人”,让乡村聚人气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的重要指示。第一类是新型职业农民。围绕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在1市11县3院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探索建立包括资格准入、教育培训、认证管理、生产扶持、社会福利、退养保障等方面的政策体系,让新型职业农民享受与城镇职工在养老、医疗等方面同样的社会保障,享受在农业生产经营上特殊的扶持政策,既为传统农民成为现代职业农民提供路径,也为大中专毕业生投身农业发展开辟通道。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程,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2万人,计划到2022年打造50万人的职业农民大军。第二类是专业技术人才。在21个涉农科研院所和62个县开展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出台鼓励离岗创办企业、允许兼职取酬、允许提供有偿服务、下放科技成果使用权、约定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等10条政策,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已有5000多名农业科技人员参与改革,创办企业实体100多家。全面推行编制在县城、服务在乡村的“岗编适度分离”新机制,对乡镇教育、卫生、农技畜牧等专业岗位,在县域内实行动态管理、调剂使用,已有10万多人通过“岗编适度分离”直接为基层服务。第三类是农民工。创新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机制,出台促进返乡下乡创业22条和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16条政策,从办理证照、土地支持、平台搭建、金融担保、表彰奖励等环节全链条制定扶持政策,在技能培训、居住条件、子女就学、社保服务、维权救助等方面全方位提供服务保障。全省每年评定一批返乡创业示范县,命名一批示范园区、示范企业,评选一批返乡创业明星。累计有65万农民工返乡创业,创办企业16万户,实现总产值3796.5亿元。同时,针对45个深度贫困县,专门出台“地方粮票”政策,通过定向招生、降分录取等方式每年面向深度贫困县生源招录1000名本科生、2500名高职生,实行定向培养、定向上岗。对在职人员进行学历教育后,在深度贫困县内享受专科、本科生待遇。支持采取聘任制公务员方式招录急需紧缺专业大学毕业生,对“三支一扶”计划、特岗计划等人员,考核合格的可直接招聘到乡镇事业单位。

    盘活“三块地”,让三权分置落实落地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重要指示。一是承包地。创新开展农村产权“多权同确”,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小型水利工程等确权工作全部完成,探索开展土地经营权、养殖水面经营权和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等确权颁证。构建覆盖全省、联网运行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建成19个市级、152个县级平台,累计完成交易额超过900亿元,成都农交所成为全国同类平台中交易量最大的一个。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推广土地股份合作社、大园区+小业主、农业共营制等机制模式,土地流转率比2012年提高19个百分点。二是宅基地。在30个城乡融合发展综合试点县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的实现形式,通过出租、入股、联营、抵押融资等多种形式盘活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发展乡村庭院经济、集体经济和美丽经济。泸县全域开展宅基地有偿退出、有偿使用、审批方式等改革探索,形成宅基地“法定无偿、节约有奖、超占有偿、退出补偿”的使用制度和“规划引领、总量管控、有偿调剂、村民自治”的管理制度,已有2.3万户退出宅基地1.8万余亩。三是集体建设用地。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土坯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用好土地整治和增减挂钩项目政策,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各地按不低于省上下达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总量的8%,单列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蒲江县通过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布局农村建设用地1.21万亩,为乡村发展项目落地预留空间。郫都区率先编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专项利用规划,建立农村土地出让(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细化23项配套政策,形成系列制度性成果,目前已完成46宗755.22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成交总价款6.43亿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技能培训 处理 畜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