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辉
如何深入推进农业农村制度创新,最大限度激发基层动力活力,是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直面的关键性问题。四川省三台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对“三农”工作实践和发展进行了细致梳理总结,发现了当前工作的一些体制“软点”、发展“难点”、工作“痛点”:一是“无限的需求”与“有限的能力”之间的困惑。县域经济体发展的“希望”在农村、“短板”在农村,发展的“最大需求”更是在农村,然而我们的手段与能力却总是捉襟见肘。二是“顶层的重托”与“基层的疲乏”之间的困惑。乡村振兴特别需要强而有力的县乡村三级组织与干部来创新性执行、创造性贯彻。然而就西部来看,相关职能部门和基层干部的能力素质与其承担的使命有着较大的差距。三是“历史的耐心”与“现实的考评”之间的困惑。“三农”工作具有自身规律,必须久久为功。然而,在GDP考核为主的导向下,在任期制考评的约束下,规划的科学性、执行的持续性,都面临着多重因素挤压,使得基层在“长”与“短”、“事”与“功”之间徘徊。
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需要我们真正从制度上保证政策的突破性、延续性,化“矛盾”为“契机”,从根本上筑牢乡村振兴的基石。
聚焦“重中之重”,鲜明“重农、抓农、惠农、强农”的工作导向,引领县委担当“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主责主业。一要明确县委主责主业。重点要对县委抓“三农”工作的主责主业和权力权限清晰界定,鲜明“重中之重”的工作导向。同时,进一步强化县委书记抓“三农”的职责职能,赋予更大指挥权、统筹权,切实发挥好“第一责任人、一线指挥长”的作用。二要持续加大财政投入。要明确“三农”投入在各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占比,并确保持续增长。中央省市涉农资金安排采取因素法、公式法测算切块下达到县,增加县级层面自主统筹空间,打破涉农资金使用“碎片化”瓶颈。县级整合资金要思考解答好资金整合后“往哪里投”“投到哪里效益最大”等重大问题,并做好监督管理,确保资金用准用好、项目见到实效。三要强化分类考核激励。县域经济考核办法要明确分类,加大农村工作考核占比,对重大农村专项工作实行单独考核、额外加分。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农村工作一线作为锻炼、培养、识别、提拔领导干部的重要阵地。
聚焦“权责对等”,拓展“能干、可干、肯干、大干”的创业平台,激发乡镇大抓“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潜力活力。一要强化“主体责任”提高工作实效。要明确乡镇党委抓“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的权、责、考清单,每半年各乡镇党委要向县委书面报告“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进展成效,并开展年度工作述职,进一步压实乡镇党委的主体责任。二要强化“权责对等”推动自主发展。实质性强力推动扩权强镇(乡),加大公共服务职权等权力下放力度,让乡镇有充分的自主权、决策权、支配权。理顺乡镇与县级部门条块关系,统筹派出机构、派驻干部,避免“闲岗”。赋予乡镇完整的财政地位,破除职责层层下压到乡镇,但相应的资源却不下沉的现象,提升乡镇统筹协调、自主发展能力。三要强化“正向激励”激活队伍潜能。拓宽乡镇干部选任渠道,探索实行定向招录和“聘转录”,加大把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者和村干部等乡村工作者纳入干部体系力度。制定优秀乡村人才与党政干部任职经历级别对接机制,对基层专业工作经历一并纳入干部工作年限,在提拔任用为一定级别干部时,可享受“直通车”待遇。
聚焦“强基提能”,补齐“理念、规划、人才、保障”的突出短板,重塑村级推动“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崭新形象。一要明确以发展中心镇中心村为重点。要综合考虑资源分布、产业布局、经济流向等因素,突破行政村区划限制,科学裁并乡村,引导群众集中建房,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便民服务功能,打造新时代农村社区;进一步优化生产条件,加快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等步伐,着力发展培育一批规模较大、人口聚集、经济发达、实力较强的中心镇和中心村。二要坚定以壮大集体经济为取向。鲜明加强集体经济“统”的职能,全面推进“三变”改革,推动集体存量资产和财政投入资金作为村集体经济资产量化折资入股合作社,着力构建“村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明确村党组织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地位,理顺党组织、自治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关系,确保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三要着力以吸纳人才提高待遇为保障。要鼓励各地创新制定农村人才引进办法,引导和激励优秀人才加入村“两委”。引导在外“新乡贤”在创新创业、参与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所长,奉献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制定规范的村干部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村干部待遇合理增长、定期增长、稳定增长和特别奖励机制,让他们有奔头、有盼头、有想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8-12-29/81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