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凝聚改革动能开创城乡融合新局面


    在邛崃市冉义镇,土地规模经营率达80%以上,数据背后折射的是制度创新。2012年,该镇在完成全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上,组建了10个村级土地经营合作社和稻香土地合作联社。然而,长期以来,土地流转作为合同关系,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和法律约束,双方违约成本较低,风险居高不下,成为适度规模经营的“绊脚石”。冉义镇靠“土地预流转”和“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两大法宝解决了问题。

    崇州市则另辟蹊径,在不流转土地的情况下探索出了一条规模化经营的新路。在土地产权明晰的基础上,在寻求破解“地碎、人少、钱散、缺服务”四个制约和“谁来种地、谁来经营、谁来服务”三个难题的过程中,崇州逐步形成了“共营制”。所谓“共营”,主要包括三方面:经营主体“共建共营”、经营收益“共营共享”、经营目标“共营多赢”。

    “职业经理人”是“农业共营制”开展的核心力量。在成都,职业经理人被称作“考”出来的种田人。据了解,成都市在职业经理人培训上不断增加投入,从过去举办培训班,到2016年挂牌成立了专门的“成都农业职业经理人学院”,成都市不断探索着“重教兴农”的新路径。

    “农业共营制”带来的红利全面开花:崇州连续5年成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更成为全国首批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农业共营制”被写入2017年四川省委一号文件,“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被写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

    在郫都区菁蓉镇农业“双创”空间,来自不同领域的农业创客齐聚一堂,优质的服务和完善的机制为他们提供了孵化梦想的平台。成都制定出台“人才新政十二条”,完善各类人才培育集聚机制,积极引进规划、文创、设计、金融、旅游、策划、品牌营销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和创业团队,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职业经理人,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今年,成都市出台《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实施方案》,力争通过2018-2019年的试点,在总结试验经验基础上,形成推荐选拔、培训培养、认定管理、人才服务和政策扶持等方面互相衔接配套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初步建立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制度。2018-2019年,全市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万人,其中农业职业经理人6000人、乡村融合型人才2000人、从业型新型职业农民2.2万人。

    推进新村和产业相融,实现成果共享

    城乡融合发展是改革试验的核心。成都坚持把农业产业化、土地整治、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独具成都特色的“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路径,实现了产村相融,避免了新村产业空心化。

    近年来,崇州以“全域旅游、全业旅游、全域景区”的理念,把林盘(川西地区特有的一种传统聚落生态)当作景点打造,通过风貌特色化塑造、产业融合化发展、生活品质化营造,把乡村林盘打造成了诗意栖居的聚居地、产业发展的联合体、天府文化的展示窗和共建共享的新平台,是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最生动的乡村表达。2017年底,成都市将林盘修复工程确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十大工程”之一,标志着林盘修复从更高层面被置于乡村振兴大局。

    川西林盘修复行动是成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成都通过“农业+工业”行动,突出发展食品饮料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实施“农业+文创”行动,规划建设一批农业文创示范园区、农业文创空间;实施“农业+康养”行动,推动形成集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健康服务新理念为一体,产业共融、业态相生的康养产业业态;实施“农业+会展”行动,加快建设天府农业博览园,提升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等农业展会的对外影响力……

    目前仅蒲江县大兴镇水口村所在的蒲江电子商务产业园,就培育电商主体3400余家,实现网络零售额8.5亿元;建成农旅融合景区5个,2017年乡村旅游收入6.5亿元;建成出口备案基地6个,2017年农产品出口额2.6亿元;培育生产性服务主体23家,实施公共植保20万亩、全程托管1.5万亩,标准化覆盖率98%……一个以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正在聚集成环,有力促进城乡功能和空间融合发展,传统的农业农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试验区 建设工程 复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