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生本报记者王岩刘家琴文/图
编者按:我国每年产生蔬菜秸秆约2.3亿吨。多年来,蔬菜秸秆大都废弃不用,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而另一方面,许多地方设施大棚土壤由于利用过度,酸化、板结、退化现象严重。前不久,记者随山东泰昌生物集团科技人员走访了山东寿光、青州和青岛等地的一些蔬菜种植大户及大田经济作物种植户。采访中记者看到,该集团利用秸秆生产的生物菌肥,不仅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而且提高了作物产量和品质。
1
挪地换土与生物修复哪个又快又省
当前,冬暖式大棚最常用的主要有土墙式(也称下挖式)和砖墙式两种方式。由于土墙式大棚每亩的造价在10万元左右,还不到砖墙大棚造价的一半,所以农民自建的暖棚更倾向于采用土墙式。记者了解到,寿光、青州等地的大棚也是以土墙式为主。农民在建大棚时,一般会下挖一个深0.7~0.8米、宽15~18米、长度视情况而定的坑。原先农民会将距表层20多厘米的熟土单独留出,把下层生土挖出培成挡风墙,再将熟土均匀回填大棚,作为种植表层土。而现在建棚多雇用机械挖坑,机手图省事干脆将所有下挖的土壤都用于培挡风墙,种植表层土则需要购进大量的基肥来重新培育。
自大棚出现严重的酸化板结后,为修复土壤,过去农民基本采取置换和换土方式。置换方式就是报废老棚,把挡风墙的土回填,作大田用地,大棚另择址新建,费用通常在30万元左右。大棚回填挡风墙土时,生熟土直接混杂入坑,即便作为大田耕地用土,其质量也很差。目前农民土地确权后,这种方法实施起来难度很大。换土方式就是把酸化板结的表层土全都清出去,再从别处购新土回填大棚。寿光市古城街道苗家桥村村民苗光成说:“用换土来修复土壤耗时、费力,成本也大,起码需要3~5万元。种的作物经济价值高还好说,一般的青菜要2~3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收回换土成本。我们换不起土,再说土也不好买,有些大棚往往都弃种了,置换大棚我们更是想都不敢想。”
2015年底,山东泰昌生物集团沃泰公司在国内首先尝试用大棚蔬菜秸秆为原料,生产复合微生物菌肥,来调解土壤酸碱度,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和有益菌,从根本上修复土壤。据泰昌生物集团董事长丁立功介绍,这种修复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用工少、肥料用量小、耗资少等特点。“传统换土,大棚除了要一出一进换土,还要‘调土’,需另外投入稻壳粪肥10~15吨,每吨600~700元。由于‘一出两进’用工量大,仅雇工费就在2000元左右,合计要近万元。而生物修复则不需要换土。我们建议首次用1.5~2吨治酸菌肥作基肥,费用在2400~3200元。一般无需雇工,农民自己将成袋的肥运进大棚均匀洒施旋耕即可。施用菌肥后,3~4个月土壤就能见到蚯蚓出现,约2年左右就可基本修复酸化板结的土壤。”丁立功说。
2
农民自沤有机肥往往按下葫芦浮起瓢
苗光成种了20多年大棚蔬菜,作为伴随寿光蔬菜种植产业成长起来的一代,他对近年来的土地状况深有感触。“早先我们用复合肥,倡导生产有机蔬菜后,我们改用畜禽粪肥的比较多。但几年下来,浇过水后,土壤板结得就像‘地板’一样,表面还会长出大片青苔,这就是土壤酸化的显著标志。2017年,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从泰昌买了一批生物菌肥,当作底肥用在了西红柿大棚里。没想到的是,只过了几天,土壤表面就出现了小碎土,脚踩着也比之前松软了,西红柿根系也逐渐长出了许多小‘白根’。这‘白根’是作物生长的营养根,可以更好地吸收养分。”苗光成说,这批西红柿个大果甜,平均亩产达到了1.75万公斤,比之前亩增产2300公斤,种出的西红柿还和小时候的口感一模一样。短短一年,他家大棚的土壤状况就有了很大的改观。今年7月,苗光成家的大棚全都用上了这种菌肥。
据了解,由于化肥和畜禽粪肥施用过量,寿光当地大棚土壤酸化板结现象相当普遍。要想还原土壤自然、健康的状况,较彻底的方法是换土。但换土成本高,菜农难以承担。而且就算换了土,用不了几年酸化板结现象又会出现。后来,农民尝试通过调整土壤碳氮比来改良土壤。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8-12-21/80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