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久锋余士英刘小明
40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从阶级斗争为纲到经济建设为主的新时代。40年前,伴随改革的号角,一座叫做六盘水的地方宣告建市,这座地处西南腹地,因三线建设而声名远扬的城市从孕育诞生就有着改革、奉献的基因。40年来,六盘水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成长为一座以能源为主的新型工业城市,同时在40年的奋斗征程中,六盘水农业农村发展一路铿锵走来,取得了丰硕成绩,开创了崭新天地。农业转型升级高歌猛进,农村发展进步日新月异,农民生产生活节节攀升,为新时代开启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是六盘水建市40年,是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第一年,是“十三五”规划承前启后之年,是全市脱贫攻坚关键之年。回顾40年来全市农业农村发展轨迹,农村“三变”改革无疑是一个开启农村崭新时代的符号,是一缕抹不去的农村深化改革的暖色。
“三变”改革:激活农村发展新动力
2014年以来,六盘水市总结基层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有效盘活了农村资源、资产、资金,促进了农业产业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三变”改革的有益探索得到中央、省委的充分肯定,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讲到“三变”,汪洋同志先后5次作出批示指示,“三变”连续写入2017年、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先后荣获“2016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样”、入选2017全国精准扶贫10佳典型经验、2018年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六盘水获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承担“三变”改革试验任务。这是继1987年毕节、1988年湄潭成为全国
农村改革试验区后,贵州省又一个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首创于六盘水的“三变”模式,在全国率先拿出了农村改革的“六盘水方案”,为脱贫找到了攻坚的抓手,为乡村插上了振兴的翅膀。
“三变”改革是脱贫致富的“黄金腰带”。许慎《说文解字》里面提到,“贫”,财分而少也。合则见多,分则见少。长期以来,农村丰富的资源由于不能有效利用而处在闲置状态。通过“三变”改革把可以让农民获取收益的各种资源变为股份“捆绑”在农民身上,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身价”,将贫困群众联结到产业平台上来,让农民与经营主体成为“联产联业”“联股联心”的利益共同体,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生活富裕。全市采取土地股、资金股等12种股权形式和“三变+特色农业”“三变+乡村旅游”等12种“三变”模式,让每个农民都可以成为股东获得股份收益,形成“无物不股、无奇不股、无事不股、无资不股、无人不股”的生动局面。全市有190.48万亩承包地入股经营主体,有111.32亿元各类资金参与“三变”改革,有53.81万户农户入股经营主体成为股东,入股受益农民177.15万人。2017年底,有78%的入股农户获得了“三重收益”,通过“三变”改革实现户均增收2047元,贫困户户均增收2331元。全市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23.3%降至7.3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变”改革是现代农业的“制度基础”。建立在“三权分置”制度基础上的“三变”改革,以股权为纽带,把土地集中起来,解决了农业规模化经营问题,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有力促进了乡村产业兴旺。大力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推广扶贫资金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三权分置”,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土地经营权入股成为当前“三变”的主要形式,占各类入股资源的90%以上,建成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320万亩,投产150余万亩,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探索推进要素性资源“集成”入股、季节性资源“弹性”入股、闲置性资源“就地”入股,以“三变”模式打造田园综合体、农商综合体、文创综合体等新业态。推进农村产权交易体制机制建设,构建起市县乡三级产权交易平台,促进产权衍生的抵押、入股等多项功能的实现,为现代农业发展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制度建设空间。同时,依托“三变”改革抱团发展产业,还可以培育种养、加工、冷链、物流等农业龙头企业和特色农产品,发展农旅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8-12-19/80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