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延伸产业链拓宽致富路


    有了公司作“靠山”,当地老百姓养驴热情高涨,今年以来,带动当地群众养驴1350头。张村驿镇党家河村养殖户谈及养驴时显得信心很足:“驴好养,毛病少,而且全身都是宝,有了蒙驴公司,驴皮、驴肉、驴奶咱就不愁卖。”

    “驴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对于调整川道产业结构、缩小川塬差距意义重大。我们将继续坚持‘果畜结合、以果带畜、以畜促果、以草定畜’的发展思路,利用川道丰富的饲草料资源发展毛驴养殖,把驴产业培育成川道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李志锋说。此外,富县畜禽产品精深加工厂也在加紧建设,建成后年可屠宰并加工生猪15万-20万头、家禽15万只、牛羊6万头。此举将进一步拓宽富县畜禽产品销路,推动富县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后整理”带动三产融合,打造乡村振兴主引擎

    秋日的富县直罗镇胡家坡村,处处稻花飘香!清澈的小河子川从村里蜿蜒流过,在干旱的黄土高原上画出了一方方肥沃的水田。这里群山环抱,是生产有机水稻的天赋之地。稻米在子午岭山泉水的滋养下,粒粒饱满、晶莹剔透。从隋唐年间,这里盛产的大米便作为贡品贡献朝廷,被列为宫廷御膳,故得名“直罗贡米”。

    “1996年,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摧毁了农田设施,大部分村道损毁,庄稼地被吞没,村民苦不堪言。”村党支部书记赵玉亮回忆,水稻开始退出历史舞台,村民灾后改种玉米,每亩农田年收入仅600元,胡家坡村戴上了“贫困村”的帽子。

    去年,赵玉亮等村干部号召村民恢复水稻种植,一开始并没人响应,“多年种玉米突然改水稻,一旦销路不好,卖不上好价钱,所有投入都要打水漂,往后的日子可咋过呀?”赵玉亮承诺种子免费送,生产的水稻全收,村民的担忧算是消除了,纷纷开始种水稻。

    “通过农业产业‘后整理’,深入挖掘稻米产业附加值,让延续1300余年种植历史的‘直罗贡米’成为胡家坡村脱贫致富与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赵玉亮按照富县农业产业“后整理”整体部署,成立稻米种植合作社,建立“直罗贡米”加工厂。水稻经脱壳、分拣、包装后,每斤价格从3.5元可提高至5-10元,每亩地纯收入可达4000元,这相当于过去5亩玉米的收入。赵玉亮说,去年有4户贫困户因种植水稻而脱贫,看到这个好苗头后,今年又有11户贫困户主动恢复水稻种植。现今全村种植水稻面积超1000亩,这样下去,两年内可实现整村脱贫。

    恢复稻田逐步让胡家坡村脱贫致富,而稻田形成的田园风光又让赵玉亮看到了更大的发展前景。如今,再走进小河子川岸边的胡家坡村,一幅产业兴旺、美丽宜居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千亩鸭稻共生的绿色稻米基地蔚为壮观,憨厚可掬的稻草人景观惟妙惟肖,一个以“稻梦空间”为主题的胡家坡村田园综合体已经初具规模。4月份开始到现在,已经吸引5万人次前来观光旅游。一次农业“后整理”带来的三产融合,让胡家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胡家坡村实现乡村振兴指明了道路。

    延安市政协副主席申延生在调研胡家坡村时说:“以农业产业‘后整理’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是延安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重要指示的深刻实践,为延安市推进产业脱贫和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

    (采访组成员:申保珍肖力伟胡明宝)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苹果 水稻 农民增收 玉米
上一篇 : 导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