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玉米杂交技术应用广泛,而水稻和小麦应用该技术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这两种作物雌雄同花,杂交制种生产难。隐性核雄性不育技术解决了这个难题,也开启了第三代作物智能不育系杂交育种技术的应用。该技术被袁隆平称为3G杂交育种技术。
中国杂交稻推广以来,“两系法”和“三系法”育种虽然取得成功,但采用的不育系受到环境温度和光照变化的影响,制种风险一直较高。
2006年,美国杜邦先锋公司巧妙利用植物隐性核不育基因,培育出不含转基因成分的不育系和杂交种,成功将隐性核雄性不育技术应用于新型杂交种子生产,并获得了专利。这项技术不但可以用现代生物技术途径有效利用隐形不育基因材料,而且可以培育不含转基因成分的不育系和杂交种,避开了转基因食品存在安全问题的争议。
2008年,李家洋院士、许智宏院士等率先在国内开展了隐性核不育技术研究。
隐性核不育技术在水稻上取得重大进展。在广东及深圳政府项目支持下,技术人员找到水稻理想的雄性不育突变体圳18A,这个不育系满足了商业化育种的要求。2014年,圳18A不育系免费提供给国内120家企业和育种专家开展杂交组合测配选育工作,目前有几个组合进入生产性试验阶段,第一个杂交组合有望2019年通过审定。
隐性核不育技术在玉米育种方面也取得进展。玉米无花粉不育株获得了知识产权,其中两个转化体进入环境释放申请阶段。
而隐性核雄性不育技术对杂交小麦育种更重要,因为目前国内和全球一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化的杂交小麦生产。同时,这项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很好,一个重要原因是可作为保护自交系的重要手段。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8-12-14/268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