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66亩地治理花费407万元:种一辈子玉米都回不了本


      近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要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不过,我国首次开展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总体不容乐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多地探访重金属污染土壤示范修复区发现,土壤污染治理成本高、标准不统一、再利用较难等问题正成为我国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的“拦路虎”,亟待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大力整治,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

  66亩地治理花费407万元:

  “种一辈子玉米都回不了本”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车河镇骆马村红星屯的一条小溪边,41岁的村民陆启善戴着草帽、手持锄头与母亲在玉米地里除草施肥。记者看到,10几公分高的玉米苗颜色发黄,显得柔弱、细小,锄头触地发出“梆梆”的声响,附近还有一些地块裸露着……“溪水被矿山污染,雨季淹上来导致土壤被污染。我家地里种庄稼半死不活,种玉米也结不出棒子,一家人的口粮都成了问题。”陆启善回忆起过去依然苦涩。

  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中国锡都”的南丹县是珠江流域支流刁江发源地,也是全国重要的多金属群生富矿区。陆启善所在的村屯附近曾有几十家选矿点。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排以及尾砂随意堆放,造成了土壤中砷、铅汞的含量超标,地里长不出庄稼,陆启善和很多村民都因此陷入贫困。

  2011年2月,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将南丹县列为全国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之一。同年8月,该县启动系列污染治理修复项目,红星屯治理项目是大厂铜坑河道重金属污染治理与环境修复工程的重要内容。

  “资金和技术是土壤污染修复的最大门槛。”南丹县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说,红星屯项目治理面积约66亩,主要包括河道清淤、砌筑河堤、挖运土方及污染地块整治等。“该段治理工程审计结算价格是407万元,除以66亩,大概每亩投入6.1万多元。”有农民感慨:“种一辈子玉米都回不了本。”

  “大部分资金花在了河道清淤和砌筑河堤上。” 这位负责人对记者说,受污染土壤主要采取客土覆盖法治理,回填一层厚约50厘米的非污染土壤,从而达到治理目的。

  治理过程也是一波三折。

  “地如果还能种,我们也不愿意交给政府治理,因为确实不能种了,才交给政府治理。整个治理过程不让村民参与。”陆启善说,刚开始回填的新土并不好,板结得厉害,种不了庄稼,村民一度意见很大,村干部多次协调才解决。

  历经3年多的治理,铜坑小溪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受污染土壤也达到项目验收标准,然后把土地交给群众耕作。 陆启善说,现在他家里3亩地种上了玉米,还有一点水稻。玉米亩产500斤左右,按目前市场价1元/斤,年收入大概1500元。

  但污染造成的阴影还笼罩在村民的心头。“修复后的土壤肥力依然很‘瘦’,种庄稼产量不高。”陆启善说,虽然溪里有小鱼,岸边能见到青苔,但村民们还是不敢用溪水灌溉,也不敢给牲畜喝。期盼政府规划建设水渠能快点动工,引来山泉水心里才踏实。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重金属处处长韦杰宏说,全区重度和中度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面积分别约占全国的10%和9.6%,治理修复资金缺口巨大。一些工程措施治理重度污染农田成本达3万元/亩,当地难以支撑配套资金,建议国家对土壤重点污染地区适度倾斜,并出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治理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同时,要加大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的基础研究,降低处置成本。

  还有基层干部反映,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治理修复需要休耕,国家层面应给予适当补贴。

  修复标准未明:

  “治到什么程度”谁说了算

  土壤污染的危害虽不及大气污染、水污染显性,但污染一旦形成几乎不可逆,且将进入食物链中循环,用“隐形杀手”形容毫不为过。我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在国际上起步虽晚,但近10年来,一些先试先行的修复区也取得了初步成果,部分农用地重新有了绿意。土壤污染治理“治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达标呢?这样的困惑萦绕在很多土壤污染修复先试先行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筛选 土地 玉米 落羽杉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