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下旬,肥料行业对肥料造假的愤怒被迅速点燃! 4月中旬,《农资导报》记者采写了“吉林、辽宁部分地区低价掺混肥追踪调查”,报道在微信公众号发出后的几个小时内,点击量接近5万次。随后本报连续刊登了“吉林、辽宁部分地区低价掺混肥追踪”、“多地春耕市场出现‘傍名牌’肥料”的报道,在业内引起巨大共鸣。 笔者发现,当下的肥料企业对于造假的态度和对策,较几年前的不愿意多谈大有改观。很多企业都主动在市场上与工商部门配合打假,更多的企业用各种方式告诉消费者如何识别假冒产品。企业对打假的态度变化是一面镜子,它折射出肥料造假正在发生一些变化。
甲方:造假也在升级
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是,随着正规企业对品牌、对肥料创新越来越重视,肥料造假也逐渐以“傍名牌”“傍新型肥料”为主;同时,这些“傍名牌”“傍新型肥料”的假冒产品的零售价格与正品相差不大。肥料造假也在升级换代!
——造假者对于品牌的认知非常精准,他们选择最有影响力的品牌仿冒,市场杀伤力极大。某国际肥料品牌行销全球,他们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销售产品,大多是散装分销,连商标都不必标。而在中国,却无奈地选用了昂贵的防伪标签,帮助农民区分真假。
——造假者对于肥料产业的创新进程非常关注,他们常常把假冒伪劣产品包装成最新型的肥料产品销售。由于零售商、农民甚至市场监管部门缺少对新型肥料产品的辨识能力,假冒伪劣产品得以畅行无阻。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8-05-07/268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