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江华)农用地膜强制性国家标准出台,将从产品、使用和回收三个环节入手,破解农膜的“白色污染”问题。12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委、农业部在北京联合召开强制性国家标准《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下简称新标准)发布暨宣贯会。业内人士认为,新标准对杜绝超薄地膜泛滥、推动地膜回收、促进耐老化膜等行业瓶颈性问题的解决有较大推动作用。
新标准属于强制性国家标准,具有“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工信部、农业部将督促企业加快生产环节的升级改造和使用环节的应用实施。工信部具体负责推动新标准在生产企业的普及,农业部将做好扩大应用示范和监测评估等工作。在产品方面,将推进更优质、更环保的地膜产品替代不达标地膜。替代期限是明年5月1日。
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沙南生表示,新标准对地膜的适用范围、分类、产品等级、厚度和偏差、拉伸性能、耐候性能等多项指标进行了修订,特别是提高了地膜的厚度下限,有利于地膜机播作业和回收再利用。这对解决地膜残留问题、减少农田“白色污染”、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新标准的实施,鼓励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不允许再生产和销售未达标的农用地膜产品。
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冯志勇表示,与原标准对比,新标准实现了“三提高一标识”,即提高了地膜厚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在产品合格证上明显位置标有“使用后请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的字样,从源头上促进了地膜的可回收性。
塑制品标委会塑制品分委会秘书长彭永杰解读了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新标在应用范围和强制性指标方面做出了变化。其中,简化了主要原材料部分的叙述,让生产企业在材料的配方上更自由,有利于创新,没有对可降解地膜做出强制规定。地膜标称厚度最小不小于0.01毫米,在标准规格和力学性能上也做出了调整。
相关行业协会和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国内主要地膜生产企业、有关地方政府和地方农业环保站、检验检测机构等单位160余人参加会议。
新闻链接
解决“白色污染”有三条路径。第一,利用可降解农膜替代聚丙乙烯制品;第二,进行无膜种植;第三,残膜回收再利用。目前农膜产业在这三条路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价格低廉的生态地膜、秸秆地膜进入市场。生态地膜降解率短期内达8成以上。
———种植技术解决方案。中国新品系“中棉619”是无膜棉,在南疆多地展开了大面积生产试验示范。
———推广和普及高效便捷的地膜回收设备能够提高地膜回收率。中国工程院研发出了16款农田残膜回收机,其中3种有望大规模推广应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7-12-15/267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