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水肥一体化推广难在哪里?


除了面积急速增加,推广区域和目标作物也在扩张。中国水肥一体化最先从华北、东北、西北等资源性严重缺水地区开始推广,并在果园、蔬菜和经济作物上应用较多。据了解,目前在一年一作地区主要应用在新疆的棉花、内蒙古和甘肃的马铃薯、东北的玉米。在一年两作地区,设施蔬菜、果树、花卉等经济作物上应用较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新疆水肥一体化面积达3000多万亩;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计划发展3800万亩。此外,相关报道显示,云南、广西、陕西、青海、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北京、天津等地也在加大推广力度。记者在百度中输入关键词“水肥一体化”,立刻弹出2万多条相关新闻。其中,山东胶州计划2017年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涉及蔬菜、果茶和粮食等作物。湖北宜昌今年一年将建成12个水肥一体化示范项目,面积超过3万亩。山东菏泽计划3年内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36万亩等等。逐渐形成从旱区走向全国,从设施走向大田,从经济作物发展到粮食作物的趋势。

最大的坎是“肥水脱节”

不过,与国际发达水平相比,中国水肥一体化技术从普及率和应用水平上并不算高。

资料显示,在以色列,80%为水肥一体化灌溉;而在美国,60%的马铃薯、25%的玉米、33%的果树为水肥一体化灌溉。很显然,在国际上,水肥一体化不是贵族技术,而是平民应用,推广和应用水平也远高于中国。在各地农业生产一线走走看,不难发现,中国灌溉系统施肥的方法和设备也很丰富,但推广和应用效果却不尽人意。问题出在哪里?

关于这方面的分析很多。一是认识制约。绝大多数种粮农户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缺乏认识和了解。二是成本制约。种地效益较低,购置水肥一体化设备,需要增加投入,农民认为不合算。三是耕作方式制约。输水管带与机播、机收互相影响,每年都要更换一到两次。四是分散种植制约。一家一户的种植方式,农户生产地块较小,设施投入产出比不合适。

在现代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会上,专家强调,水肥一体化在国内推广应用效果不理想,最主要的问题出在对于这项综合技术缺少系统全面的研究,最突出的是灌溉设备与肥料相脱节。导致设备企业不知道肥料怎么用,肥料企业不知道如何管理设备。最终导致效果体现不出来,农户不认可,进而弃用。

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认为,单纯的节水不能给农田带来增产,也不能提高农民的收益。只有把肥料和节水结合起来,才能带来真正的效果。打个比方,病人输液,给药更重要。调研中发现,有些地区推广农田灌溉设施,之所以效果不好,原因就是没有做好肥水结合。

肥料与灌溉设备的配合并不是简单的溶解输送,而是一项综合技术。据了解,目前许多作物水肥一体化生产的关键技术还不成熟、不配套。高祥照举例说,什么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灌溉设备,就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具体的农业生产需求来判断。近年来,每个区域适合采取哪种水肥一体化方式,一直都在探索和优化。例如,华北平原的小麦田,水肥一体化最常用的就是“小白龙”,这种粗放式的灌溉施肥方式费水又费工,最需要解决的是效率问题。又如,滴灌设施省水,适合玉米田,却不适合小麦等密植作物,且投入较高。再如,前两年大家普遍认可的微喷带,后来证实在实际生产中使用不方便,现在已经逐渐被淘汰。

除了不同区域、不同耕作方式的铺管和收管模式、配套机械以及控制系统不同,不同作物的滴灌时机和肥料施加节点,不同作物、不同时期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的施用种类和比例等,也都缺少集成化、系统化研发。

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尹飞虎也指出,在新疆滴灌技术用于粮食作物存在突出问题,包括系统配置不合理,灌溉及施肥制度、田间作物机械等农艺措施不配套,作物及肥料专用品种缺乏等。河北省作为水肥一体化技术重点推广省份,也面临类似问题。河北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郑红伟指出,水肥一体化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农业综合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存在技术模式不够完善、技术标准掌握和施工不规范、产品质量技术含量低、应用效果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施肥 马铃薯 滴灌 经济作物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