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业部回应:种植大户频频跑路,背后有隐情


自春节过后,我国“跑路”的种植大户越来越多,农业部针对此现象也专门发文,并对种植大户的种种难处做以理性引导。原文如下:

近日,有关种粮大户由于经营亏损“毁约弃耕”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关注。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当保持清醒头脑,用理性的眼光审视“毁约弃耕”现象,在把握问题本质基础上进行积极应对。

“毁约弃耕”是市场规律下自然选择的体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经济主体从事经营活动时,都要依据成本收益作出市场决策。长期以来,由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尤其是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导致种粮大户的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调研显示,东北地区种粮大户每亩成本超过800元,其中仅土地成本就500元。另据农业部“百乡万户”河北调查组调研显示,种粮大户的每亩盈亏平衡点在420元,而多地土地成本在300元至800元不等。可见,土地成本成为套在种粮大户头上的一道“紧箍咒”。当粮价下跌时,种粮大户根据市场条件变化,缩小经营规模,调整种植结构,是从事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常态。当然,也有一些种粮大户在土地流转价格高位,盲目扩大经营规模,导致自然风险、契约风险与市场风险叠加,结果产生更大的损失,从而出现“毁约弃耕”现象,这也是市场自动调节的表现。与此同时,一些地区也有种粮大户利用粮价和地租“双降”之机选择“逆势接盘”。无论是粮价低点的退租退耕,还是地价低点的扩大规模,都是市场竞争条件下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农民寻求最佳适度规模的必然过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玉米 粮食 农业发展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