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工作报告》到部委领导的发布会,再到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农业保险”已经成为全国两会期间的高频词汇,这说明其在精准扶贫、助推农业结构性供给侧改革上的作用日益显现。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言,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离不开农业保险的有力保障。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6年,我国农业保险提供的风险保障从1126亿元增长到2.2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38.8%。在这一背景下,农业保险还有哪些地方亟待加强,发展方向是什么?保险界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认为,应该加大财政补贴,鼓励农业保险创新,扩大农业保险品种,优化农险巨灾风险防范机制。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焰解释称:“在实践中,我体会到保险作为一种社会化、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覆盖全流程、全要素的保障,弥补融资信用短板、化解市场交易风险、管理农机设备风险以及完善人身保险保障,对于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独特作用。”(何文)
今年的两会,农业产业链是高层关注的问题之一。对此,中国农业的顶层设计者和实施者都有思考。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强调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人关注。供给侧结构的改革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最重要的关键环节就是要把过去环节很少的农业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由一二三产业联手合作,构建新型农业产业链。这很难,但因其难才会成为有眼光和实力的企业的机遇。
为什么要在农业产链上引入二三产业,这是由中国农业的现状所决定的。全国政协常委陈锡文表示,中央要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了应对国内国际两大挑战。陈锡文说,首先,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满足国内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新需求,要由需求来决定生产。其次,应对国际市场的压力。中国农业人多地少,在土地密集型产品上,和国际市场相比,成本比较高,价格比较贵,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可能就卖不出去。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两会上给农民出主意,要根据市场需求生产优质、绿色、安全的农产品。韩长赋说:一是去库存。主要是减玉米,希望今年能够调减到4000万亩。二是补短板。就是要补齐优质品种、短缺产品、生态环境的短板。三是增效益。要在这个方面采取措施,特别是大力推进节本增效和适度规模经营,再就是拉长农业的产业链。
农业产业链是指农产品从原料、加工、生产到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关联,早在1958年赫希曼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就从产业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角度论述了产业链的概念。产业链强调产业之间的联系,主要侧重于产业间的联系,没有空间集聚的概念。专家们认为:农业产业链的构建,无法依靠目前相对落后的农业产业主体自发完成,而要借助政府、金融及农业上下游相关产业各方面,从不同的切入点进入,共同发力组建。
从农业发展来说,农业产业链发展将有利于农业安全。农业产业链是一种纵向多元化和横向一体化有机结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未来的中国农业将构建一条从农资生产至农产品加工的超长产业链,农资企业和种植者都是这条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农资企业除了进行种子、化肥、农药等横向业务的拓展,更要加大力度在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投资扩张。对于农资企业来说,加大对农产品种植者的服务力度,构建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是未来争夺市场的关键点。
有实力的农资企业看好农业产业链,他们认为农资产业进入农业的纵向延伸可以帮助企业把握住链条中的高利润环节,降低单一环节经营带来的风险。
农资企业纷纷试水种子、化肥、农药等多项业务,开启农业全产业链模式。为了彻底调整企业定位,2016年还出现了一波农资企业更名潮,有些农资企业摒弃了传统产品制造业的名字,企业的新名称或强调农业概念、或凸显生态工程,甚至有的企业名称更加开放,完全没有产业限定。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7-03-14/264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