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产粮大省竟现“买粮难” 倒逼农业供给侧改革



  金源面粉集团总经理孟涛说,国产的强筋麦和弱筋麦质量与澳麦、加麦相比相差很多,直接影响了面粉的质量,不仅如此,国产小麦的价格一路走高,更直接加大了面粉加工企业成本。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国产小麦市场均价为2415元/吨,进口小麦离岸均价折算为人民币之后为1553元/吨。“2006年小麦价格是0.68元一斤,现在为1.18元,10年间国产小麦价格翻了近一倍,已远高于进口小麦到岸价格,就是仅从成本考虑,我们也会优先选用进口麦。”孟涛说。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小麦177.535万吨,同比增长27.3%,作为小麦产量第一大省,河南今年上半年进口小麦近4万吨。“国产小麦成本高、品质不突出,不仅导致了价格倒挂,也难以满足面粉加工企业需求,导致出现小麦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怪象。”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副总经理肖永成说。
  亟待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
  一面是麦堆高筑,小麦库存量不断增加,遭遇种得出却卖不掉的烦恼;另一面却是面粉加工企业原料紧张,进口麦大量流入。对此,专家表示,要消除小麦市场“三量齐增”“卖难买也难”的尴尬,亟须进行小麦种植的供给侧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说,近几年虽然小麦产量连攀新高,但优质麦供应不足,特别是用于满足面包、糕点等新兴面食产业需求的小麦原材料缺口很大。整体来看,我国的小麦生产还不能满足食品加工业和消费者快速增长的需求,品种、品质、品牌都还有巨大提升空间。
  河南省粮食经济学会专家王伟民表示,国内外价格倒挂导致小麦进口激增、国内区域间粮价倒挂导致主销区到主产区收粮积极性下降,破解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尽快进行小麦种植的供给侧改革,以价格引导小麦种植走向专业化,提高小麦品质,打破当前粮食收购混收混卖的模式,让好粮食卖出好价格,以市场的手段调整种植结构。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分析师刘正敏认为,当前“家庭种植—中介收购—国家储备”的小麦供销体系适合一般面食的需求,对强筋、弱筋小麦的结构性调整却失灵。“优质不一定优价,而且优质小麦的产量相对不稳定,市场风险大,这导致农民甚至种粮大户都不愿意冒风险调结构。”刘正敏建议,国家应尽快建立不同等级小麦的品质指标,引导市场实现优质优价,建立拓展优质强筋小麦种植基地,强化技术指导和市场保障。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彭超表示,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国更关注小麦的产量,而非品种、品质的改善,面对当前小麦市场愈发严峻的供销矛盾,应尽快进行小麦的供给侧改革,带动小麦生产实现由量向质的转变,满足现代农业市场的需求。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面粉 粮食 粮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