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平均每吃4个馒头,就有1个是用河南小麦做出来的。作为粮食大省,河南的粮食产量占到了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则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不过,记者近日走访河南省新乡市发现,该市部分小麦存在镉含量超标的状况,最高比国家标准超标了34.1倍。
“镉超标34倍”是如何被发现的?原来,这是民间机构首先发现的。他们感到有一部分小麦有问题,于是就找到了环保第三方检测机构,参照参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发现有的小麦镉含量超标34倍。而这个民间机构的检测也得到了当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一位农业专家的认可。这位农业专家表示,自己也在正规渠道做过检测,发现某地的土壤中镉含量最高的已经超标了545.5倍。
可怕的是,这些镉含量严重超标土地产出的小麦,早就一年一年的变成了市民餐桌上的馒头。我们需要追问的是,这些小麦何以变成了馒头?按照我国的有关法律规定,小麦等粮食作物在进入市场之前是需要进行安全检测的,不符合标准的是不能进入市场的。遗憾的是,这些镉含量严重超标的小麦,躲过了一道道监管程序,顺顺利利进到了老百姓的餐桌之上。由此来看,监管部门的责任是不能推卸的。
事情引起了中央环保组的重视,目前已经责令当地有关部门进行整改。这让我们为之欣慰。但是,我们更关注的是整改期间的事情。也就是说,土壤改良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有毒土地不可能瞬间变好,那么这个期间,这些镉含量严重超标土地生产的粮食作物,是不是还能进入市场环节?那些还没有食用的,储备在粮库的“镉超标34倍的小麦”又该如何处理?是不是还要让百姓继续吃这样的小麦生产的馒头?
整改是整改,但是为了减少对舌尖安全的危害,同时需要做两件事情。一来,需要全面检查,将目前库存的镉超标小麦进行封存销毁,不能再让这些小麦变成市民家的馒头。二来,需要先将这些镉含量超标土壤地区列入食品禁区,不论能继续生产农作物,只有将土壤改良之后,才能继续种植庄稼。
延伸了来说,也不能只关注这些含镉小麦。去年的时候,某地就发现了含镉大米,结果是监管部门以“保护种植地利益”的理由不愿意公布产地信息,这是不合适的,保护产地利益,不能危害市民健康。应该将所有镉超标土壤地区信息进行发布,以免给市民带来安全隐患,让他们购买农作物的时候加以辨别。
镉超标土壤的地区信息不应该是秘密,应该广而告之。目前最当务之急的事情是,应先把“镉超标34倍小麦产区”列为食品禁区,毕竟生命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6-08-29/259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