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国务院公布轮作休耕试点方案,你家的地需要休耕吗?


我国有没有“休耕”、“轮作”的历史?  

卢昌艾:我国的轮作历史悠久,中国早在西汉时就实行休闲轮作。北魏《齐民要术》中有谷田必须岁易、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凡谷田,绿豆、小豆底为上,麻、黍、故麻次之,芜菁、大豆为下等记载,已指出了作物轮作的必要性,并记述了当时的轮作顺序。长期以来我国旱地多采用以禾谷类为主或禾谷类作物、经济作物与豆类作物的轮换,或与绿肥作物的轮换,有的水稻田实行与旱作物轮换种植的水旱轮作。我国形成了很多轮作制度,如东北的小麦-大豆、玉米-大豆、小麦-玉米-大豆轮作制度,华北的小麦-玉米、小麦-花生(大豆)等,长江中下游的水稻-小麦(玉米、花生、薯类)轮作系统等等,其轮作技术较为先进。


除少数农田撂荒外,我国农民主动休耕不常见,尤其是从生态保护的较多出发开展的休耕很少。


现阶段我国休耕的意义何在?会不会挑战农民的耕作习惯而影响粮食产量?

卢昌艾: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耕地资源匮乏,目前我国休耕的地区主要是水资源短缺(或季节性短缺)地区、土壤质地严重沙性或石质性地区,休耕的意义主要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防止水土流失或土地沙化等,让耕地休养生息,提升耕地质量,这对于保证我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休耕制度在我国比较少见,让农民主动休耕,他们可能会很难接受,毕竟多数农民认为不耕地,就没事可做了。当前农业部与农发办提出的休耕面积并不大,其粮食产量在我国的占比并不大,且生态脆弱区(如农牧交错带沙土质地区、石漠化坡耕地)本身产量就不高,对于我国的粮食产量影响很有限,相对来说华北地下水漏斗区的作物产量相对较高,对我国的小麦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轮作 耕地 大豆 小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