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土地流转“横山模式”开启新思路


6月的无定河畔,稻田成片。夕阳下,微风拂过千亩稻田仿佛一片绿海银波。如此大片的水稻在陕北很是难得,陕西省横山县正在探索横山农业发展新模式。

当地种粮大户何玉招盛情邀请大家秋季来品尝:“这里地处无定河河谷,水源充沛、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是种水稻难得的好地方。出产的大米香甜可口,等秋季大米成熟时一定要尝尝。”何玉招在当地承包了近2000亩地,下一步他将从拓宽品种、提高产品品牌价值入手,做大做强企业。

抓住土地流转“牛鼻子”

横山是陕北水稻生产第一大县,近年来因水稻种植投入大、效益低,大量稻田撂荒,水稻面积从上世纪80年代高峰期的8万多亩降至2011年的3000来亩。2012年,横山县深入基层调研后达成共识:发展现代农业,抓住土地流转这个“牛鼻子”,破解农村耕地撂荒难题。

为了促进土地流转,横山县出台“一转五补六扶持”奖补政策。“一转”:土地流转。“五补”:一是大户种植水稻每亩奖补100元,种植其他农作物每亩奖补50元,连补三年;二是流出农户在流转合同期内每年每亩奖补20元;三是村委会组织协调集中流转500亩以上,每亩一次性奖励20元;四是乡镇组织协调流转1000亩以上,每亩一次性奖励10元;五是因自然灾害导致水稻绝收每亩补助300~500元。“六扶持”:项目扶持、农机扶持、科技扶持、政策扶持、信贷扶持、金桥扶持(组织协调、信息传递、政策宣传、产品推销、市场对接等无偿服务)。三年来,横山县财政共兑付奖补资金977万元,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

通过政府引导,种粮大户创新流转模式,土地经营规模化,全县水稻种植面积三年攀升到4万亩。形成了流出农户得租金、流转大户得效益、政府放心得粮食的共赢局面,无定河实现了塞上“江南梦”。横山县委农工部副部长拓小虎说:“‘横山模式’未来将在条件成熟的地方推广。农民不再单打独斗,种粮大户挑头、政府大力扶持、合作社抱团发展,让土地流转为传统小农耕作提供一个全新的模式。”

科技撬动水稻规模化

横山县在无定河河谷,东至响水,西至王圪堵水库,沿无定河两岸打造水稻种植产业化、集约化、机械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园区。

截至目前,全县签订土地流转合同124份,通过政府规范有序流转土地7.6万亩,包括撂荒稻田5.4万亩,4万亩种上水稻。涌现出全国种粮大户乔俊宏、何玉招,乔俊宏种植水稻1.2万亩,何玉招种植水稻1万亩;白云雷从辽宁引进稻蟹共生技术,发展稻田养蟹3000多亩;还有胡克财、杨旺荣等规模不等的种粮大户26家;引进江苏王俊传、内蒙古刘勇种粮大户2家。

2015年年初,横山成立了由3名江苏籍高级农艺师、水稻种植专家和本县农业科技人员组成的无定河水稻种植技术专家大院,为水稻种植大户引进新技术、培育新品种,无偿提供播种、育秧、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技术。专家大院去年试验种植水稻新品种14个,其中30亩试验田亩产突破800公斤。

政府为大户“撑腰”

何玉招说,之所以放心大胆做农业,主要是有政府在撑腰,解决了融资贷款难的问题,解决了种植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问题。

为了破解种粮大户贷款难、融资难的突出问题,横山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融资渠道,县财政拿出1000万~200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土地流转基金,解决种粮大户生产周转资金严重不足的燃眉之急。同时,积极协调农商行等帮助大户贷款。2015年县财政投资400万元硬化水稻生产园区道路36公里,有效解决了机械出入难、运输难的突出问题。争取榆林市国土局投资1000万元对稻田进行土地整理,争取陕西省农发办2600万元,对2万亩稻田进行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改善水稻生产园区的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

为横山农业树标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土地 大米 粮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