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式电报机到今天的手机移动端
刘万才从事病虫测报工作已经有20多年了,从刚参加工作到现在,他有种“鸟枪换炮”的感慨。
上世纪80年代,为了更快上报病虫信息,一台老式电报机是每个测报站的标配,每发一条数据都要一个个字查电报代码。1996~1998年,全国病虫测报信息计算机网络传输与管理系统开通,虽然还是电话拨号上网,但病虫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传输了。2003~2005年,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被开发出来。2009年底,更注重实用性的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上线运行,采取网上填报和移动端填报相结合的方式,无论测报员在哪里,只要有一台手机就能实时上传病虫信息。
目前,监测预警系统共有151张报表6176项填报内容,其中831项由系统自动计算。“过去好多宝贵的历史数据都没积累起来,病虫预测模型离开数据不行。”刘万才介绍,2000~2014年的水稻、小麦、棉花、玉米病虫害测报资料数据库已建成,约有120多万张表1500多万数据;2009~2014年重大病虫害发生与防治信息已入库,实现了年度间数据系统的自动处理和比较。
“我们有八九台大型服务器专门用来做数据的存储展示和病虫测报,为此还租用了50M的专用光纤,还有一套专门的备份系统保障数据安全。”提到这些,刘万才很自豪。
重大病虫害预警信息的及时发布也很重要。“预报的发布要恰到其时,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刘万才说。2000年前,信息发布以纸质媒体为主,2000年后开始引入广播、电视。而近年来网络、手机、微信等新媒体的应用不仅让发布渠道更为多元化,还可以通过短信、微信平台定向发布病虫害信息,例如稻飞虱信息主要向南方农民发布,粘虫信息则主要向北方农民发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12-14/76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