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亿万农民的贴心人


亿万农民的贴心人

——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

( 2015年11月21日  02 版)

    本报编辑部

    “心悲不是畏天寒,寒极翻作艳阳春。”值此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梳理这位曾经鼎力促进农村改革、始终牵挂农民利益的伟人相关事迹的点点滴滴,深切缅怀这样一位亿万农民的贴心人。

    一

    胡耀邦同志把老百姓的事看得比天还大。他是亿万农民的贴心人。

    一位上世纪80年代曾经在中南海工作多年的老报人回忆,一次午饭后,在瀛台外的石拱桥边散步时遇到胡耀邦同志。胡耀邦同志向他和同伴提问:“哎,你们说说,中国的农业究竟怎么搞,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几亿农民尽快富起来啊?”认真听完回答后,胡耀邦同志还叮嘱这两位年轻人说:农业问题是个大事情,是篇大文章哟,你们多做点调查研究,要把农民致富的事放在心上啊!

    据原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吴象同志回忆,胡耀邦同志当年对把搞运销的农民称为二道贩子特别反感。有一次参加小型座谈会他说着就习惯性地站了起来,挥着手不无激动地说,什么二道贩子?是二郎神!农民手里只有点粮食,不贩卖粮食还有什么好卖!应当允许长途贩运,应当帮助农民出售余粮!

    1984年8月16日,本报(当时的《中国农民报》)披露了湖南省衡山县副县长曹树华拆除专业户唐秀芝房屋事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7家中央主要媒体转发,胡耀邦同志先后两次做出重要批示督促正确处理,保护农民利益。

    从历史渊源看,胡耀邦同志出身贫苦农家,对农民有深切的了解,直到他去世前,他哥哥仍是普通农民。1961年,时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受毛泽东委派到安徽调查责任田问题。他在写给中央的题为《二十五天三千六百里路的农村察看》的报告中记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为中央寻找走出困境的路径作出了重要贡献。1982年,他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后,郑重地宣布他要跑遍全国所有的县。先跑老少边穷,就是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比较穷的那些县。他说中国的幅员辽阔,经济条件千差万别,全国都来照搬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方法来搞四个现代化,这太一般化了。走遍全国所有的县市,是要开展比较研究,要抓典型,要研究具体问题。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2000多个县里面,有1600多个县留下了胡耀邦同志的足迹。年过七旬的胡耀邦同志,每天都争分夺秒地工作,边走边调研,甚至把吃饭的时间都用上了,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才休息。

    作为中央主要领导,胡耀邦同志心贴亿万农民,也体现出对党的作风建设的深谋远虑。温家宝同志撰文回忆:耀邦同志对我说,领导干部一定要亲自下基层调查研究,体察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第一手材料。对担负领导工作的人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实际。他特别强调,中央和省级领导干部要经常到群众中去,到基层去,进行调查研究,考察访问,密切上级与下级、领导机关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可以形成一种好的风气,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实现正确的领导,减少领导工作的失误,提高干部的素质,促进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

    二

    胡耀邦同志作为熟悉三农、重视三农的中央主要领导,主持制定和执行了农村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局面,为中国改革开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改革开放初期,胡耀邦同志自觉把农村改革当作中心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他认为,“大跃进”以来,特别是十年内乱,我国受损失最重的是农业,受伤害最深的是农村,牺牲最大的是农民,因而在我们这个农业大国,在整个国民经济濒于全面崩溃百业待兴的时候,首先要抓的就是农业。所以他在解决政治、组织和思想路线以后,一个时期内就集中精力解决农业问题。

    当农村改革尚未全面启动之际,胡耀邦同志从尊重农民自主权、发挥农民积极性出发,对农村问题有着深入的考量。他提到以往的教训说:“我们前些年搞那个大呼隆,二三十人,三四十人,一起下地,名曰集体劳动,实际是集体窝工、磨洋工,上午搞这块地,下午还是搞这块地。这样搞了一二十年,搞得没有饭吃。这种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啊!”1978年底,在中央工作会议(即三中全会预备会)西北组发言中,他就大声疾呼:“农业的加速发展是加快现代化进程一个决定性的环节。”之后,他还说,“劳动者的积极性,永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基本因素。”他多次引用民谣:“要吃米,找万里!”还不无幽默地说:“让万里管农业,是农民推荐的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信息服务 农民利益 核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