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推广乡村旅游典型,不能仅仅邀请市县领导干部去看,还要组织农民去看,农民看了才能感受到旅游对他有多大的好处,才能学到做乡村旅游的方法,那推广起来、做起来,农民就不会抵触了。推广典型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巩固和创新,对仍不够完善的地方及时加以改进,才能产生更好的推广效果,达到“墙内墙外花均香”的境界,防止“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
三
虚心是学习借鉴典型的前提,也是学习借鉴典型的主要成本。虽然很多典型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但推广效果并不理想,往往总是“一花独放”。什么原因呢?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外,有一个很重要的主观因素,就是有的同志心里面不那么服气、不那么虚心。有的同志看得多、做得少,看的时候很震动、讨论的时候很激动、回去以后仍然不动。甚至有人带着怀疑的眼光、挑剔的心态来对待典型。
毛泽东同志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人,成就有多大,与其是否虚心向别人学习、是否善于向别人学习密切相关。习近平同志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要善于学典型》,强调“学习知识是一种学问,学习他人是一种美德”,“向别人学习的多寡、深浅、得失,取决于个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角度。这一点,向普通人学习如是,向先进典型学习亦如是”。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普通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何况是典型呢!
学习典型最划算。因为学习典型需要付出的仅仅是虚心,而不用交学费,也不用承担典型实践者付出的成本和时间,而收获却是不可估量。从哪一方面来讲,虚心学习典型都是必须的、值得的。学习借鉴典型不能求全责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可能典型也有一些缺陷、不足,正确态度就是在学习典型经验的同时,修正典型的缺陷和不足,在学习典型中超越典型。习近平同志说,“向别人学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仁厚的人看到别人的长处,挑剔的人看到别人的短处;谦虚的人学别人的长处修炼自己,自大的人借别人的短处膨胀自己;乐观的人学习别人而激励自己,悲观的人自惭形秽而放纵自己。”你是典型,我能借鉴你的经验,就会创造新典型;你有本事,我能学习你的本事,那就是真本事。正所谓“善学者,假人之长,补其短”。如果广大“三农”工作者都能虚心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以人所长补己之短,那“三农”典型的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
四
实事求是是推广、学习典型的一个基本准则,也是一项本领。习近平同志要求,“向先进典型学习,可学者多矣!最关键的是要学精神、学品质、学方法。”那么,如何在推广、学习典型中坚持实事求是呢?
一是因地制宜。“地”,有肥地、瘦地、旱地、涝地、坡地、平地等不同的地,再扩大范围引申,就包括纬度、海拔、水源、日照甚至空气干湿度和微生物的影响,等等。农业的“因地制宜”,就是宜啥干啥!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宜牛则牛、宜羊则羊、宜猪则猪、宜苗则苗、宜果则果,都是因地制宜。实际工作中做到因地制宜并不容易。有些地方往往没有认真研究,没有搞明白“地”是什么,就盲目选择。看到别的地方搞什么、种什么效果好,回来后不顾自身的条件、情况就推广,结果以亏本惨败收场。所以,学习典型要学精髓,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习其思路方法,学习其精神,照猫画虎是画不出虎的,照搬照抄只会学成“四不像”。
二是循序渐进。典型的推广、学习都有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朝分娩还要经过十月怀胎,何况是推广、学习典型。习近平同志讲,城镇化是长期的历史进程,要科学有序、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不能急于求成。推广学习典型同样不能急于求成,需要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水到渠成,顺势而为。遇到困难、遇到挫折也不要灰心。只要方向对头,坚持不懈,攻坚克难就必有所成。
三是创新突破。创造典型是创新突破,推广学习典型也需要创新突破。推广学习典型要研究克服其短处,同时结合实际进行新创造、取得新突破,努力做到青出于蓝胜于蓝。海南省农信联社在学习孟加拉农民小额贷款经验时,正是克服了他们贷款额度小、利率高等不足,实现了超越,创造出了海南农民小额贷款模式。正是这种创造性推广、创造性学习,才能更好的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11-14/74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