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工作必须重视抓典型
( 2015年11月14日 04 版) 海南省委副书记李军
习近平同志指出:“善于抓典型,让典型引路和发挥示范作用,历来是我们党重要的工作方法。”“三农”工作尤其应该重视抓典型、善于抓典型。农村如何美起来,农业如何强起来,农民如何富起来,都需要典型引路。毫无疑问,抓典型示范,是一个重要而行之有效的“三农”工作方法。
一
近年来,海南在“三农”工作中重视抓典型、树典型,创造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典型,总体上呈现出四个鲜明特点:一是覆盖全面。“三农”工作各领域、各环节都有典型。如冬季瓜菜的典型有澄迈的龙坡洋瓜菜基地、热带水果产业的典型有南田农场的芒果基地、水产养殖的典型有临高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南繁育种的典型有神农大丰公司、“菜篮子”的典型有罗牛山全类农产品供应、金融服务方面的典型有省农信社“一小通”农民小额信贷、科技服务方面的典型有农业科技110、农民合作组织的典型有琼中福岛橡胶合作社、农业全产业链的典型有三亚玫瑰谷、水产品出口的典型有澄迈翔泰渔业、乡村旅游的典型有保亭槟榔谷、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有全国闻名的品牌——文明生态村,等等,各类典型不胜枚举。二是理念新颖。海南“三农”典型犹如“灯塔”,从各自领域昭示了“三农”工作的一种方向,揭示了“三农”发展的一种规律,引领了“三农”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势。如保亭县“槟榔谷”合理利用少数民族风情、充分照顾原居民利益、保留村庄原有风貌,进而形成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模式;三亚“玫瑰谷”融合一二三产业、形成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等,都是超前的思路、科学的方法,让人眼睛一亮,深受启发。三是效益突出。无效益不典型,这些典型都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澄迈县桥头镇沙土村种植富硒地瓜,走组织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的路子,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不足2000元提高到2014年的13450元。三亚市凤凰镇新联村黄秋葵种植基地,2014年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比种植黄秋葵前净增4000元。四是培育精心。育典型如育人,每一个典型的培育都凝聚了各方的心血,整合了相关资源共同支持。可以说领导用心,基层用情,群众用力。海南一些市县领导、一些厅局领导都在亲自抓典型,精心培育典型,可以说“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
二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抓典型的目的在于推广,典型只有推广才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当年安徽凤阳小岗村这个“大包干”典型如果不推广,可能就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一推广就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毛泽东同志提出“抓典型经验,向全面推广”。习近平同志也特别强调,要以典型引路、让标兵带路,并在各地工作期间亲自抓典型示范的工作。开创“三农”工作欣欣向荣的局面,就要善于推广典型,让典型产生滚动效应、放大效应。
概括起来,以往推广典型一般采用的方式包括会议推广、现场推广、文件推广、媒体推广、政策推广等。提升典型推广效果,应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方式,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广泛运用网络甚至微信和移动客服端等新兴方式。网络具有典型推广的天然优势。网络推广有图像、有文字、有影音,融会议推广、现场推广、文件推广的优势于一体,具有传播迅速广泛、信息保持长久、学习低廉便捷、介绍立体直观这些特点。有关职能部门可以多运用私人定制的方式,发挥部门信息优势,实行精准化、个性化的推广方式,把那些做得好的典型,有针对性地直接向农民、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企业推广,而不是搞那种“大水漫灌”式的推广。二是强化推广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典型推广的突破口。现在的典型推广号召的多,利益驱动的少。要通过政策设计,让大家在推广典型中得到好处,建立健全典型推广的利益驱动机制。对那些成熟的、需要全面推广的典型做法,可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或奖励。比如农村搞旅游,能够拿出手的都是老祖宗的东西,如那些100年、200年前的传统村落。而近几十年农村建的房子五花八门,但多数是“火柴盒”,留给后人的时候,将来恐怕不能说是传统村落,而大部分是建筑垃圾,没有任何保护价值。解决这个问题,就可以用利益驱动的方式,让农民按照村庄规划和住建部门设计好的有乡土风情、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建筑图纸来建房,符合条件的就给予补助,补助标准可因地制宜。三是把农民、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组织更好地纳入到推广体系中来。“三农”工作主体是典型推广的决定性力量。“三农”工作的主体是农民、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最终的工作是要落到农民和企业实体。以前推广典型时,往往注重在干部中间推广,而对农民、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考虑的少。推广农业农村典型,一定要把农民、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考虑进来。
比如推广乡村旅游典型,不能仅仅邀请市县领导干部去看,还要组织农民去看,农民看了才能感受到旅游对他有多大的好处,才能学到做乡村旅游的方法,那推广起来、做起来,农民就不会抵触了。推广典型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巩固和创新,对仍不够完善的地方及时加以改进,才能产生更好的推广效果,达到“墙内墙外花均香”的境界,防止“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
三
虚心是学习借鉴典型的前提,也是学习借鉴典型的主要成本。虽然很多典型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但推广效果并不理想,往往总是“一花独放”。什么原因呢?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外,有一个很重要的主观因素,就是有的同志心里面不那么服气、不那么虚心。有的同志看得多、做得少,看的时候很震动、讨论的时候很激动、回去以后仍然不动。甚至有人带着怀疑的眼光、挑剔的心态来对待典型。
毛泽东同志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人,成就有多大,与其是否虚心向别人学习、是否善于向别人学习密切相关。习近平同志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要善于学典型》,强调“学习知识是一种学问,学习他人是一种美德”,“向别人学习的多寡、深浅、得失,取决于个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角度。这一点,向普通人学习如是,向先进典型学习亦如是”。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普通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何况是典型呢!
学习典型最划算。因为学习典型需要付出的仅仅是虚心,而不用交学费,也不用承担典型实践者付出的成本和时间,而收获却是不可估量。从哪一方面来讲,虚心学习典型都是必须的、值得的。学习借鉴典型不能求全责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可能典型也有一些缺陷、不足,正确态度就是在学习典型经验的同时,修正典型的缺陷和不足,在学习典型中超越典型。习近平同志说,“向别人学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仁厚的人看到别人的长处,挑剔的人看到别人的短处;谦虚的人学别人的长处修炼自己,自大的人借别人的短处膨胀自己;乐观的人学习别人而激励自己,悲观的人自惭形秽而放纵自己。”你是典型,我能借鉴你的经验,就会创造新典型;你有本事,我能学习你的本事,那就是真本事。正所谓“善学者,假人之长,补其短”。如果广大“三农”工作者都能虚心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以人所长补己之短,那“三农”典型的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
四
实事求是是推广、学习典型的一个基本准则,也是一项本领。习近平同志要求,“向先进典型学习,可学者多矣!最关键的是要学精神、学品质、学方法。”那么,如何在推广、学习典型中坚持实事求是呢?
一是因地制宜。“地”,有肥地、瘦地、旱地、涝地、坡地、平地等不同的地,再扩大范围引申,就包括纬度、海拔、水源、日照甚至空气干湿度和微生物的影响,等等。农业的“因地制宜”,就是宜啥干啥!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宜牛则牛、宜羊则羊、宜猪则猪、宜苗则苗、宜果则果,都是因地制宜。实际工作中做到因地制宜并不容易。有些地方往往没有认真研究,没有搞明白“地”是什么,就盲目选择。看到别的地方搞什么、种什么效果好,回来后不顾自身的条件、情况就推广,结果以亏本惨败收场。所以,学习典型要学精髓,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习其思路方法,学习其精神,照猫画虎是画不出虎的,照搬照抄只会学成“四不像”。
二是循序渐进。典型的推广、学习都有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朝分娩还要经过十月怀胎,何况是推广、学习典型。习近平同志讲,城镇化是长期的历史进程,要科学有序、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不能急于求成。推广学习典型同样不能急于求成,需要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水到渠成,顺势而为。遇到困难、遇到挫折也不要灰心。只要方向对头,坚持不懈,攻坚克难就必有所成。
三是创新突破。创造典型是创新突破,推广学习典型也需要创新突破。推广学习典型要研究克服其短处,同时结合实际进行新创造、取得新突破,努力做到青出于蓝胜于蓝。海南省农信联社在学习孟加拉农民小额贷款经验时,正是克服了他们贷款额度小、利率高等不足,实现了超越,创造出了海南农民小额贷款模式。正是这种创造性推广、创造性学习,才能更好的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