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好蕉出南宁转型创辉煌


好蕉出南宁转型创辉煌

( 2015年10月26日  01 版)

    本报记者胡立刚

    今年2月,“南宁香蕉”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成为香蕉行业最年轻的区域公共品牌。在海南、广东等地香蕉种植面积不断缩减的情况下,广西南宁市农委提出让香蕉产业再创辉煌,“南宁香蕉”哪来的底气?记者深入南宁采访。

    产业西迁,南宁香蕉迎来黄金十年

    “2004年以前,广西香蕉产业与广东、海南比只是个小弟,南宁更小,种植面积20万亩不到,十年下来,南宁香蕉面积、产量、产值三大指数都在全国名列前茅。”唐波文去年刚刚从南宁市农业局局长岗位上退下来,说起南宁香蕉黄金十年的成就颇感自豪。

    十年间,中国香蕉产业经历了巨变。因为台风、枯萎病等原因,海南、广东香蕉种植面积急剧减少,产业西迁给广西香蕉产业带来契机。到了2014年,南宁香蕉种植面积达70多万亩,占广西香蕉总面积的85%以上,面积、产量、产值各占了中国香蕉的10%。

    记者发现,南宁香蕉不但在规模上胜出,产业化水平也高居榜首。千亩以上规模经营比例达到85%,桂蕉6号这一优质品种,南宁的覆盖率几乎达到100%。

    南宁市水果生产技术指导站站长罗昭越告诉记者:南宁香蕉产业底气除了来自规模化、好品种和自然气候条件佳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全面推广两项地方标准,提高了产品优质化率。

    记者通过罗昭越了解到,两项地方标准分别是《香蕉水肥一体化调控技术规程》和《香蕉花果期管护技术规程》,就像技术标准的保护伞。

    为了证实罗昭越的说法,记者前往隆安县和西乡塘区,这里是南宁香蕉产业黄金十年的发源地,更是南宁香蕉产业化的缩影,这里不仅有香蕉产业最大的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广西金穗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还有以坛洛镇香蕉商会等为代表的各类产业组织。

    “我做了20年香蕉经纪人,近十年来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都会找上门来,交易量明显增大,经销商都说南宁香蕉品质好。”作为隆安县坛洛镇资格最老的香蕉从业人员之一,孟兆元的话佐证了罗昭越的说法。

    老孟的说法也得到了陆财铭的证实。

    陆财铭曾是一名乡镇农技推广人员,2007年辞去公职,搞起了香蕉规模种植,他告诉记者:广西金穗公司产品质量在业内有口皆碑,但是,因为有了地方标准,其他种植户的产品,除了优质化率没有金穗公司高,同档产品的品质不分伯仲,这在业内是公认的。

    “南宁香蕉产业起步阶段确实是借了产业东风,但产业的崛起还是得归功于各级政府,十年前,如果政府没有下决心转型,没有十年来连续不断的重视和扶持,香蕉产业不会成为主导产业。”金穗公司董事长卢义贞说。

    合力转型成就主导产业

    农业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致富一方的主导产业,需要从上到下齐心合力,从一开始就按照产业特征、现代农业发展规律办事,南宁香蕉产业从一开始就被引上了规模化道路,紧接着向产业注入标准化、科技化等发展动力,回首南宁香蕉黄金十年,很容易看到合力转型的印痕。

    2007年,南宁市提出香蕉产业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利用三年时间将面积增加到50万亩,产量翻倍。

    正是这三年,南宁形成了以隆安县、西乡塘区、武鸣县为中心的香蕉产业带,推广了秋植坡地轮作反季节生产、无病健康组培苗、双膜覆盖小苗避寒越冬“三避”技术、水肥一体化灌溉、无伤采运等为核心的八大创新技术,香蕉产业实现了质的提升。 

    政府引导不但激发了产业主体们的热情,同时也鼓起了农业科技人员的干劲。

    广西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自1986年成立以来就专注于香蕉优质资源的选育、品种改良及技术推广,在广西率先攻克并大面积推广香蕉组培育苗技术,桂蕉6号就是该所研发的香蕉组培优良品种。

    “这十年,是广西香蕉地位日隆的十年,而南宁的区域优势、生态优势、科技优势则奠定了广西香蕉特别是南宁香蕉的中心地位,政府在这方面的决心之大,行动之快速,依然能够朝夕感知。”广西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韦绍龙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香蕉 主导产业 品种 产业化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