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借势发展,石拐区华丽转身


借势发展,石拐区华丽转身

( 2015年10月09日  03 版)

    绘图:刘念

    本报记者郑惊鸿

    内蒙古包头市石拐区作为重要的原煤生产基地,曾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2011年确立生态立区科学发展战略,以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为突破推动全区转型升级,建立起跨区域跨部门的大旅游产业体系,深度融合生态、旅游、文化各个层面,打造文化旅游休闲养老产业基地,助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裂变发展,成为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区,自治区人居环境范例。

    转型不是推倒重来一定要借势发展

    “如何转型发展,我们一直在苦苦摸索。”石拐区委书记雪松说,我们地处游牧文化与农耕文明交汇的核心区域,藏、蒙、汉文化的碰撞与交汇融合是不可多得的财富,五当召这个厚重的文化馈赠,要正视其价值充分挖掘,石拐对于包头,是一种生态的延伸、功能的延伸、文化的延伸。站在当代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拐点上,矿区老工业是不能忘却的历史,新型产业的高地,需要我们去占领,“转型不是推倒重来,一定要借势发展。”

    石拐区班子成员再思考后,明确了“生态立区、科学发展、创新驱动、富民兴区”发展定位,借势重新构建石拐区的业态体系,充分发挥作为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和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的品牌、政策优势,培育和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在转型4年间,石拐区改造传统产业,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构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实现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高效型转变、由采掘资源业为主导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转变,探索出了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转型升级、以转型升级保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子。

    曾经在四个地区工作过的雪松,深有体会地对记者说:“顶层设计如果没有做好,那所有的工作都只能是零星碎片,团队的认同很重要,一起发力才能把经专家科学做出的规划落在实处。”在日前参加2015高峰论坛的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邢晨声等业界专家评价说,承接包头生态休闲文化与工业文明的基地,石拐的重新定位和发展,绝不仅仅是旅游文化产业本身的价值体现,而是提出一个国家话题和发展路径。

    生态立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一种树

    石拐区蒙语“喜桂图”,意即有密林的地方,但历经三百多年煤炭开采,山野草枯山秃,只要一刮风,就是漫天飞扬的黄沙。为此新一届领导班子立志要还蓝天白云。石拐区区长张海峰说,我们的生态立区,不是简单种树,而是把生态理念贯穿于一二三产业、融入经济社会全过程,用生态来统领地区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最终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

    围绕“生态立区”,石拐区不断挖掘生态支撑效应。近年来,累计投资6亿元,实施新(老)区、五当召等系列生态工程,森林覆盖率已由8.9%上升到33%,成为全国绿化模范;累计投资1.2亿元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完成治理面积10.2平方公里;投资1.78亿元实施污染防治工程,年减排二氧化硫5000多吨、淘汰落后产能5.5万吨;与中科院植物所合作开展抗旱植物筛选试验,试种苗木209种,抢救保护白桦林、千年古松等原始森林资源,建设“菩提园、丁香谷、樱桃湾、刺梅沟”等多彩通道。今年,投资2亿元,进一步构建“美化、香化、彩化、文化”的人文生态系统,打造北疆亮丽风景。

    推进工业产业“生态”化,成立生态工业研究院,推动传统工业向高附加值、集约化的绿色循环生态工业体系转变;大力发展特种钢、镁系、铝系、硅铝系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多元素合金材料加工基地;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启动实施煤电、光伏发电、煤矸石、煤层气综合利用、锂电池等一批清洁能源产业项目,入园81家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全面实行围栏禁牧圈养深耕产业链,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依托古顺园、凯隆粮油等龙头企业发展特色种养业,农牧民卖一只羊从1000元增加到3000元。依托内蒙古这个全国首家大宗畜产品交易所,围绕活畜、皮毛、肉类等绿色农畜产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全区农牧民2014年人均收入达到10530元,增长1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雪松 定位 休闲 产业基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