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湖北·襄阳保障“两个安全”建设农业强市


湖北·襄阳保障“两个安全”建设农业强市

( 2015年09月18日  04 版)

    汉江流域15个地市农业部门代表在首届汉江流域农博会上签订《共建汉江生态农业经济带倡议书》。

    有机谷里的“采茶赛”。

    襄阳菜籽油加工生产线。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北连南阳盆地,南接汉江平原,气候南北兼宜,农业资源丰饶。近年来,襄阳市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责任,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重点突破、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现代农业强市建设步伐不断向前迈进。

    强基础、提能力,巩固提升百亿斤粮食产能

    粮食生产是襄阳的优势、骄傲与光荣,也是襄阳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市的根基。2011年,襄阳市在湖北省率先亮出了冲刺“百亿斤粮食大市”的旗帜。2012年,粮食产量突破百亿斤,达到100.28亿斤,占湖北省粮食产量的1/5、全国粮食产量的近1%,成为全国第22个、湖北省首个百亿斤粮食大市,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2013年以来,襄阳市围绕维护粮食安全,多措并举,着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巩固提升百亿斤粮食产能,粮食产量实现连年增产,连续三年总产保持在百亿斤以上并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成为名副其实的“鄂北大粮仓”。

    全面改善农业生产物质装备条件。加强基本农田改造,整合涉农资金,以粮食主产县为重点,集中投入、连片推进,持续开展连片高标准农田高产高效示范片建设,2014年完成农业部和省级粮棉油高产创建项目80个,其中襄州区部级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田块亩产达到542.9公斤,创湖北小麦单产新高。加强农业机械装备建设,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608万千瓦,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作业率达到74%,农机综合作业水平位居湖北省前列。实施科技强农工程,建成国家小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农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多个国家和省级科研和成果转化平台,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6%。强化信息技术装备建设,建设粮食高产创建智能物联系统,建成湖北首个智能农业示范区,为全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服务支撑。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市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达到22627户、5019家、5437个,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25万亩;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开展襄州全国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为契机,初步形成以农技中心、农广校等机构为依托,以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基础,以涉农企业和合作组织等为骨干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了收购、仓储、加工、销售、质量认证、产品检测信息发布等农业产后服务体系;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培育襄州区双丰收农机合作社等典型,首创托管、半托管服务模式,托管、半托管面积达10万余亩,覆盖襄阳市襄州区、枣阳市、宜城市及河南省新野县等两省4县(市、区)30多个乡镇,带动2000多户农民增收。

    建基地、抓示范,全力打造“中国有机谷”

    在资源环境和市场双重约束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把提高质量效益作为主攻方向。襄阳市把生态农业建设作为生态立市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西南山区、汉江沿线南漳、保康、谷城、老河口四县市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优势,规划建设“中国有机谷”,着力将其打造成为全国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示范区,为全国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探索路子、提供经验。

    目前,“中国有机谷”规划已通过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等专家评审,上升为湖北省级战略。以南漳为核心区,以保康、谷城、老河口为拓展区,积极探索有机种植、有机养殖、有机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有机农药、有机肥料、休闲度假、生态观光、科普教育等多产业业态互相融合、循环发展的有机农业发展模式。已与中建集团公司和中建三局分别达成投资100亿元和50亿元的合作框架协议;重点产业基地和支持展示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核心区已获“三品一标”认证证书62张,其中有机认证、有机转换认证证书22张,认证基地面积达6.2万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玫瑰 粮食 强化 小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