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辉煌五十年大美新西藏特色农牧业成长在雪域高原


    强化科技支撑,使特色产业基地持续壮大。日喀则每年举办科学种养、农畜产品加工等各类技术培训,安排专项经费组织农牧民技术员跨县开展“传、帮、带”技术指导,提高农牧民科学种养能力。特色产业科技贡献率从2005年的35%提高到2014年的48%。

    而在林芝,农牧民科技特派员已经成为农村科技人才的一支生力军。到2014年底,林芝市共有农牧民科技特派员896人,实现了每个行政区至少有一个科技特派员的目标。他们要负责对农牧业特色产业项目的技术支持,大大提高了先进的实用技术在农村的普及率。

    据介绍,自治区成立以来,随着农牧业综合技术推广应用的兴起,进一步推进了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进入90年代后,全区农牧业坚持以良种推广应用为龙头,大力实施了农牧民培训、种养业良种工程、农机化工程、沃土工程、肉食工程、乳品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等农牧业科技项目,引导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高效日光温室种植蔬菜、地膜覆盖、旱作农业、种子精选包衣、复种套种、标准化生产、提高单产行动计划、秸秆微贮、冻配改良等一批先进的农牧业科技成果在生产中得到应用,各项技术措施的有机结合和综合配套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目前,首批74个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

    奋起直追,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

    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被称作“世界屋脊的屋脊”,空气稀薄,环境艰苦。阿里地委书记白玛旺堆说:“我们通过多年努力,科学试验,依托政策、资源等独特优势,集中资金和力量,趟出了发展高原现代农牧业的路子,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如今,阿里的河谷地带培育了绒山羊、象雄羊等品牌产品,建设了西部四县生态农业示范园、昆莎现代畜牧业养殖基地等设施农牧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条。2014年,全地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107元。

    然而,阿里地区2014年的农牧业贫困人口超过2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7.29%。“在新时期的扶贫攻坚战中,阿里确实任务艰巨。我们会加强对农牧民的专业培训,培养新型农牧民,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牧业,与全国一道步入小康社会。”白玛旺堆说。

    自治区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西藏发展,在政策上对自治区农牧业和农牧区给予了重大倾斜。通过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化肥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牲畜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兽(农)药和兽用疫苗购置补贴以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等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促进了农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牧民收入的快速增加。西藏自治区农牧厅的数据显示,2014年共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各类强农惠农政策补贴资金30.34亿元。

    面对新时期农牧业发展形势,自治区党委、政府及时把“三农”工作的重心从增产向增收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转移。坚持把发展特色农牧业作为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突破口、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主攻方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提出了“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先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区域集中、规模做大、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的工作要求。2004年以来先后整合涉农投资21.65亿元,在全区74个县(市、区)实施了特色种植、养殖、设施农业、生物资源开发和畜禽水产良种繁育为主的农牧业特色产业项目共450个。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藏东北牦牛、藏西北绒山羊、藏中奶牛、藏中北绵羊、藏中优质粮油、城郊无公害蔬菜、藏中藏东藏猪藏鸡等7个产业带。新增特色农牧业生产基地250余个,特色农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开发、规模化经营的态势开始呈现。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全区农牧业特色产业实现项目区群众增收13.15亿元,受益群众达175.6万人,实现户均增收3305元,人均增收748元,年均增幅达

    24.5%。

    传承“老西藏精神”,融入新时代内涵,雪域高原的农牧业发展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蒜 产业基地 藏鸡 蔬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