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互联网+重塑农资流通模式 市场将达亿万级别


  导读

  21世纪宏观经济研究院认为,“互联网+”有可能颠覆农资行业原有的代理分销模式,促使流通渠道扁平化,引发农资行业和农业的连锁变革。未来五年,农资企业和电商企业围绕物流、服务和金融的竞合将成为另一条发展主线。以农资电商为核心,或将形成万亿级别的农村市场。

  21世纪宏观经济研究院分析师 戴春晨

  互联网+农资,正在形成一片新的蓝海。

  刚刚过去的7月和8月,淘宝农资频道和京东农资频道先后上线,标志着电商巨头正式进入农资阵线。近几年,金正大、诺普信、全国供销系统等农资生产和流通龙头企业纷纷进军电商领域,农资龙头对阵电商巨头的格局初步形成。

  一方面,农业经营主体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带来的农业新常态为农资电商提供了盈利可能;另一方面,过去长期面对散户的农资行业产品供应过剩、中间渠道多而臃肿、同质化竞争等问题日趋突出,农资触网打开了农资企业转型的突破口。

  21世纪宏观经济研究院认为,“互联网+”有可能颠覆农资行业原有的代理分销模式,促使流通渠道扁平化,引发农资行业和农业的连锁变革。未来五年,农资企业和电商企业围绕物流、服务和金融的竞合将成为另一条发展主线。以农资电商为核心,或将形成万亿级别的农村市场。

  重塑农资流通模式

  相比日用消费品等电商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农资“上线”的时间延后了五到十年,这与农资市场“难啃”不无关系,但更重要的动力来自于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2010年前后,以土地流转加快为先导,农业迈进经营主体规模化、集约化的2.0时代,继而出现以农业信息化、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农业3.0”时代。

  一方面,土地连片大规模集中,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等规模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在重视生态环 境建设背景下,农业部年初首次提出到2020年中国农业要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这两方面变化构成当前中国农业的新常态。

  这种新常态很大程度冲击了当前的“散户经济”和与之适应的流通模式。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主要是数以亿计的小户、散户,经营规模小、 生产方式粗放、地块少而分散是其典型特征。目前流通采取的代理分销模式,便依托小户、散户发展而来。在这种模式中,农资产品从出厂到送达农民手中,需要经 过区域代理商、市县、乡镇、村等多层渠道商。

  这种代理分销模式,导致了农业生产中价格和质量的两大“痛点”:

  其一,价格高。农资产品经过多级中间流通环节层层加价,毛利率极高,使得农民承受过高的价格;

  其二,质量难以保障。由于农资行业入行门槛低、行业高度分散致使监管难,致使假农药、假化肥、套牌种子等质量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仅以农药为例, 农业部今年8月份从国内21个省份抽取的1086个农药样品,检出不合格样品130个,不合格率为12.0%。其中,检出假农药(标明的有效成分未检出或 擅自加入其他农药成分)74个,占检测样品总数的6.8%,占不合格样品的56.9%。

  从理论上看,电子商务具备纾解“痛点”的可能。农民经过网上下单,农资产品由厂家或省级代理商送达农民手中,这种扁平化流通并不存在技术问题。 另外,电商平台的监管和信用评价体系,也能让农资产品很大程度上“保质”。然而,以往的小户、散户订单少,又需要分散配送,电商销售农资并不现实。而随着 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农业新常态的到来,农资电商有了盈利的现实可能。

  到目前为止,农资电商平台主要有三类:一是农资巨头发起的电商平台,如农药企业辉丰股份发起的“农一网”;二是农资渠道商发起的电商平台,以全国供销系统成立的“网上供销社”;三是综合电商平台开辟的新版块,如阿里巴巴和京东均已上线的农资频道。

  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2014 年我国农资市场规模超过 2.2 万亿元。21世纪宏观经济研究院认为,依托万亿的市场容量,围绕电商平台进行增值服务,并依托电商平台品牌和渠道实现“农资进村”的单向流动到“商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动,将构建起万亿级别的市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土地 农业生产 种子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