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辉煌五十年大美新西藏特色农牧业成长在雪域高原

网友投稿  2015-09-08  互联网

辉煌五十年大美新西藏

特色农牧业成长在雪域高原

( 2015年09月08日  01 版)

    

    本报记者钟欣

    金秋时节,西藏自治区迎来成立50周年庆典。50年来,在党的治藏方略正确指引下,西藏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在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西藏农牧业以及农村经济发展可谓举世瞩目。面对新时期农牧业发展形势,自治区提出了“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先发展”的工作思路,特色农牧业以其实实在在的成效正成为新的增长点,为自治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提供了重要支撑。

    找准定位,做好高原、绿色大文章

    日喀则的岗巴羊在西藏以肉质细嫩著称,但5年前,牧民卖掉一只岗巴羊仅有300多元的收入。2014年12月8日,日喀则市培强生态肉业有限责任公司与日喀则市岗巴县岗巴羊农民养羊专业合作社签下了岗巴羊购销合同,明确“50~65斤的岗巴羊2014年为1200元/只,2015年1260元/只,2016年至2017年价格在2015年基础上涨幅不得低于5%”。同时注明必须保证岗巴羊有机认证标志及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的权威性。培强生态肉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吴志强说:“岗巴羊产地仅限于珠穆朗玛峰北麓,平均海拔4700米,在高寒环境生长缓慢,但那里水质、草质优良,所以岗巴羊肉味道鲜美,我们会全力推广这一有机特色产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让牧民增收。”

    被誉为“西藏粮仓”的日喀则,近年来做强做优农牧业特色产业基地,强基础、扩总量,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日喀则市农牧局局长丁锋告诉记者,发展农牧特色产业,关键是从众多资源中找准定位,确定投资发展方向。他们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比较筛选优势资源,最终确定重点发展优质青稞、岗巴羊、优质马铃薯、无公害蔬菜等农牧业特色产业,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予以倾斜,持续扶持。“实践证明,我们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带动能力强,促增收作用明显。下一步,我们要做好高原、绿色的文章,重点突出优质青稞和岗巴羊两个特色产业基地,打造世界青稞之乡和岗巴羊经济圈。”丁锋说。

    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贡桑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益西卓嘎对记者说:“西藏地域辽阔,没有任何污染,政策环境好,很适合特色产业发展,特别是大力发展藏鸡、藏猪等特色养殖产业,可以延伸发展原料种植、养殖成品初级加工、物流等产业。”

    2008年5月,她发起成立了乃东县贡桑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成员由初期的10户已发展到300多户,带动山南12个县3000多农户从事藏鸡养殖,并为拉萨、日喀则、昌都、阿里和林芝等地提供优质鸡苗。眼下该合作社正在着力打造全西藏第一条高原特色藏鸡养殖产业链,带动更多的百姓致富。

    “我们注重培育扶持壮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其作为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切入点抓深抓细抓实,重点支持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延长产业链,开拓特色产品市场,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农牧业特色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丁锋说。

    据西藏自治区农牧厅党组成员、巡视员兰志明介绍,与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前比较,西藏自治区国家级龙头企业数量增长50%,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增加11家、增长45%,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总数增加1倍。自治区高度重视农牧业产业发展,正在编制《西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规划》。

    科技支撑,壮大特色产业基地

    “我种了一辈子地,从没想过还能在大棚种菜,而且收入这么高。”站在自家的温室大棚前,阿里地区普兰县吉让居委会加兴组的普布卓玛高兴地说。她在普兰县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学到了很多蔬菜种植技术。这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已成为引领农业发展和培训农民的关键所在。

    日喀则市江孜县江热乡白伦村农民达瓦曲培告诉记者:“我们这里的土地适合种大蒜,但以前大蒜亩产很低,大家不愿意种。    

    去年,县农技部门派了5个技术人员到我们乡里进行技术指导,告诉我们怎么种、怎么铺地膜、什么时候浇水、怎样施农家肥,产量明显提高了。而且香蒜业公司全部收购我们的大蒜。今年,我们大蒜合作社的社员一下子增加到362户,大蒜种植面积明年还会增加。”

    强化科技支撑,使特色产业基地持续壮大。日喀则每年举办科学种养、农畜产品加工等各类技术培训,安排专项经费组织农牧民技术员跨县开展“传、帮、带”技术指导,提高农牧民科学种养能力。特色产业科技贡献率从2005年的35%提高到2014年的48%。

    而在林芝,农牧民科技特派员已经成为农村科技人才的一支生力军。到2014年底,林芝市共有农牧民科技特派员896人,实现了每个行政区至少有一个科技特派员的目标。他们要负责对农牧业特色产业项目的技术支持,大大提高了先进的实用技术在农村的普及率。

    据介绍,自治区成立以来,随着农牧业综合技术推广应用的兴起,进一步推进了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进入90年代后,全区农牧业坚持以良种推广应用为龙头,大力实施了农牧民培训、种养业良种工程、农机化工程、沃土工程、肉食工程、乳品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等农牧业科技项目,引导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高效日光温室种植蔬菜、地膜覆盖、旱作农业、种子精选包衣、复种套种、标准化生产、提高单产行动计划、秸秆微贮、冻配改良等一批先进的农牧业科技成果在生产中得到应用,各项技术措施的有机结合和综合配套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目前,首批74个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

    奋起直追,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

    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被称作“世界屋脊的屋脊”,空气稀薄,环境艰苦。阿里地委书记白玛旺堆说:“我们通过多年努力,科学试验,依托政策、资源等独特优势,集中资金和力量,趟出了发展高原现代农牧业的路子,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如今,阿里的河谷地带培育了绒山羊、象雄羊等品牌产品,建设了西部四县生态农业示范园、昆莎现代畜牧业养殖基地等设施农牧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条。2014年,全地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107元。

    然而,阿里地区2014年的农牧业贫困人口超过2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7.29%。“在新时期的扶贫攻坚战中,阿里确实任务艰巨。我们会加强对农牧民的专业培训,培养新型农牧民,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牧业,与全国一道步入小康社会。”白玛旺堆说。

    自治区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西藏发展,在政策上对自治区农牧业和农牧区给予了重大倾斜。通过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化肥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牲畜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兽(农)药和兽用疫苗购置补贴以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等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促进了农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牧民收入的快速增加。西藏自治区农牧厅的数据显示,2014年共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各类强农惠农政策补贴资金30.34亿元。

    面对新时期农牧业发展形势,自治区党委、政府及时把“三农”工作的重心从增产向增收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转移。坚持把发展特色农牧业作为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突破口、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主攻方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提出了“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先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区域集中、规模做大、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的工作要求。2004年以来先后整合涉农投资21.65亿元,在全区74个县(市、区)实施了特色种植、养殖、设施农业、生物资源开发和畜禽水产良种繁育为主的农牧业特色产业项目共450个。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藏东北牦牛、藏西北绒山羊、藏中奶牛、藏中北绵羊、藏中优质粮油、城郊无公害蔬菜、藏中藏东藏猪藏鸡等7个产业带。新增特色农牧业生产基地250余个,特色农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开发、规模化经营的态势开始呈现。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全区农牧业特色产业实现项目区群众增收13.15亿元,受益群众达175.6万人,实现户均增收3305元,人均增收748元,年均增幅达

    24.5%。

    传承“老西藏精神”,融入新时代内涵,雪域高原的农牧业发展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9-08/71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