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小农经济大变局的农商蝶变
——江苏省宿迁市力推“一村一品一店”电子商务纪闻
( 2015年08月13日 02 版)张凌宇刘明世本报记者沈建华
进入新世纪,有人预言:进入农商时代,就是中国农业加速现代化的时日。
农商时代的特征是,农民成为农业生产和商业经营的主导者和主要获益者。
江苏农业大市宿迁,让农民农业与农村电商广结机缘,形成“一村一品一店”的“宿迁模式”,掀起了一场“鼠标指挥锄头”、农民成为农商的农业革命,引发了一场小农经济大变局的农商蝶变。
互联网+农民:新农人自主创新创业的农商蝶变
早几年,走进宿迁市村镇,墙上还有刷着“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的标语。现在内容却变了:“生活想要好,赶紧上淘宝”、“致富靠劳动,发家靠京东”、“老乡见老乡,购物去当当”……醒目的电商广告,昭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盛夏时节,走进宿豫区曹集乡农民网络创业一条街,只见一家家网店的店主正在打包装货,线上线下一派繁忙。地方手工艺品、土特产品分门别类,形成了一套差异化经营模式,几乎每家网店都经营着与别家不同的一种或几种商品。
乡里同志介绍,这条街有店铺200多间,可容纳100家电商企业拎包入驻。已入驻京东、淘宝、天猫、苏宁易购、阿里巴巴等平台电商30多家,年网销过亿元。全乡直接或间接从事网络创业的农民达1.2万人,人均月增收500多元。
农民“触网”创业后,自身也在发生着紧跟时代的变化。“我们不做B2C,只做B2B。”丁嘴镇登山村年届五旬的李明,用词娴熟地跟记者说。院落墙上挂两个牌子,一个是农产品公司,一个写着“农电商‘丁嘴金菜’推广点”。
一年前,他还不知道啥叫“电商”。现在,他已经是一个知名网店的老板。依托当地传统黄花菜种植优势,他今年4月开了个网店,把鲜菜加工成10多种小包装即食食品,一炮打红,一个月下来,网上销售就占到了总销售的20%。
李明的“触网”创业经历,只是宿迁市2万多个农产品网店新农商中的一例。走进宿迁农村,几乎每个镇的沿街商铺里,都立着一个个“易拉宝”标牌。不是“要想致富挣大钱,快做京东推广员”,就是“首批农村淘宝示范点”字样。
走进店里,老板几乎都埋头在电脑前。屏幕上不时跳出一个对话框,键盘敲几下,就收获一笔笔订单。“今天一上午,实体店做了220块钱的生意,网店卖了3000多元。”泗洪县天岗湖乡一家荷藕产品专卖店新农人潘裴说。
外出闯荡的年轻人看到希望,回到家乡,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创新大潮,给广袤乡村带来勃勃生机。去年宿迁农村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20亿元,与“互联网+农业”相关的网络创业及从业人员已经超过了28万人。
宿迁市委书记魏国强说,“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消解了以往各个领域不必要的“墙”与封闭之门,让市场中的每个主体,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能参与到平等的竞争与服务中来。于是,宿迁更多的新农商、新农人便应运而生了。近两年,宿迁市先后出台多个政策文件,为网络创业和农村电商发展创造更好更优的环境和条件。
市农委负责同志介绍,宿迁市一村一品搞了好多年,但加上“一店(网店)”后,产销形势大不一样。目前,全市“触网”的农产品种类有141个,仅今年上半年就实现销售额13.5亿元。宿迁农民在“触网”中诞生出更多新农商。
“‘一村一品一店’就是以村为单位,从自身优势、资源禀赋出发,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指导帮助更多老百姓开展网络创业,让他们不出村就能‘买全国、卖全国’。”魏国强说,农村电商正成为强农、惠农、利农、便农、育农的新平台。
互联网+农业:新农业加速转型升级的潇洒嬗变
宿迁是农业大市,近年来,鼓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设网店,促进特色产品生产和农村电商融合,形成“一村一品一店”的发展格局的结果是,以“一店”致富“一片”的新业态,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8-13/69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