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新沂“三增三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班子增活力、集体增资产、群众增收入,基础设施强、服务阵地强、民主管理强

新沂“三增三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 2015年08月13日  03 版)

    满东广高飞

    “苏北农村作为欠发达地区,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建立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机制。我们的办法就是紧紧扭住‘集体增资产’这个牛鼻子,以集体增资产带动群众增收入,建强基层党组织。”在跑遍了全市253个行政村后,加快村级科学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的路径在江苏新沂市委书记赵立群的心中逐步明晰起来。

    2013年3月,新沂市出台“三增三强”工程文件,改变原有帮扶机制,鼓励各村用市场杠杆,整合配置资金、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壮大村集体经济,用发展“钥匙”打开基层矛盾之“锁”,进而实现了“班子增活力、集体增资产、群众增收入,基础设施强、服务阵地强、民主管理强”的目标。

    新沂市“三增三强”工程首批选取20个村进行试点,2014年在全市全面推开。截至目前,该市全面消除集体收入“空白村”,253个行政村中,8成以上村实现集体收入超10万元,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新沂的探索实践,趟出一条苏北村级科学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的崭新路径。

    出台23条措施——助力鼓起集体“钱袋子”

    炎热的七月,在新沂市双塘镇段宅村,记者看到村党支部书记支玉刚正忙着做水稻田间管理。

    “借‘三增三强’的东风,短短3年,我们村集体资产就达到300余万元,其中可经营性资产1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5万元。”谈起段宅村的变化,支玉刚滔滔不绝,“有钱好办事,能够及时响应群众诉求,干部的威信自然就上来了。”

    段宅村位于新沂与山东交界,一直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村集体多年零收入。像段宅村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在新沂,2012年前有50多个村集体收入不足万元,有的几乎为零,被群众戏称为“空壳”。集体经济一穷二白,让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难硬气。

    做强村集体经济,必须因地制宜,实现可持续发展。新沂市农工办、国土局、财政局等10多个部门合力帮助各村共建,制定23条具体的帮扶、支持、奖励措施:对有效运营的标准化厂房,经验收合格,一次性享受市财政12万元补助;对村集体资产进行改造、扩建、修缮实现运营增收的,按投入的30%给予奖励;鼓励各村充分利用市场杠杆,整合配置资金资源,引领村级集体经济率先“突围”。

    目前,全市253个村因地制宜建设标准厂房、发展合作经济、成立实业公司、发展服务经济、开展招商引资等,实施各类项目611个,7成以上村成功摘掉“空壳村”帽子,年收入突破20万元,市财政如期兑现555万元奖补资金。

    据统计,2014年全市实施村级道路、供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300多项,投资近6亿元,广大群众畅享集体经济发展红利。

    形成六大机制——选准管好发展“领头羊”

    “选准一个人,带好一班人,搞活一个村。”新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远朝告诉记者,新沂市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初步形成档案管理、任免通气、正常退出、教育培训、监督评价、考核激励六大机制。开办“村官学校”,将村级干部培训列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通过主体班轮训、村官大讲堂等形式,村支书、村主任每年培训不少于2次。同时进一步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为村党组织书记办理养老保险,并将考核报酬与村集体新增经营性收入挂钩,极大提振村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不能带民致富,那还当啥村干部?”高流镇耀南村村干部率先示范种植100多亩花木,还自学“充电”,邀请专家给村民授课。干部带好头,群众有劲头。如今,耀南村花木种植基地已有5000多亩,花木成了村民的“摇钱树”。

    新沂市委组织部组织科长陈爱泽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村干部的管理监督,该市还推行村干部问责制,去年以来,该市先后调整不称职书记11人,按照问责规定对2名村支书进行免职处理,选派“第一书记”28人,选拔113名高校毕业生到镇村工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作物 可持续发展 田间管理 农民收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