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乏力,影响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让农民富起来,过上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以往考量农民增收问题,大多是以自上而下的视角进行的,建议从农民个体微观的视角,自下而上地分析农民增收问题。
土地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创新。改革农村土地征用制度,调整土地收益分配政策,大幅度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进一步完善“土地换社保”的补偿机制,彻底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积极探索土地入股、租赁和地产开发等办法,使农民从土地开发中得到长久的收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保证农民的土地经营权、收益权。统筹城乡劳动力资源,用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如信息服务、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劳动合同签订等较为完善的服务,以充分就业带动农民增收。
融资难问题是横亘在农民增收道路上的天堑。加大信贷资金的投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各类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多种小额贷款方式,进一步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加快信用担保机制的建设,重点发展面向农户和龙头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探索实行动产抵押等多种担保形式。让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能够通过房屋等不动产进行抵押贷款。通过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帮助农民增收。同时,要通过政策性措施,让农民的支出降低,变相地实现增收。持续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减少农民的教育支出。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在加强乡村医疗卫生网络建设的基础上,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最大限度减轻农民医疗负担。不断扩大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和投保额,消除农民后顾之忧。健全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如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农村助学制度、救灾救济制度等。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农民增收的关键。种植业仍是多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种植业增收的状况对农民收入的增长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品种和质量,重点是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农业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着“高水平、大规模、专业化、外向型”思路,加快发展龙头企业的步伐。健全完善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调节机制,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入股分红、利益返还等多种形式,实现企业发展和农户增收的“双赢”。通过兴办专业合作社、组建农产品专业协会、发展农产品中介组织,在引导农民种什么、养什么和帮助农民推销产品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使农民增收成为现实。
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是直接与农民群众接触的一线,要按照市场经济“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调整管理和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实现由“管农民”向“为农民服务”的转变。农民关心的事情办好了,农民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民增收就会有坚定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将提高农民素质作为农民增收的内在条件。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教育的内容以农业技术教育和技能教育为重点,加强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市场看好的畜牧养殖技术和驾驶、烹饪等技能的教育培训。对农民进行由农民自己选择培训内容的“菜单式”教育,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政府拿出一定的财政资金购买培训服务,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特别注重搞好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8-10/69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