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关键是要对耕地实行标本兼治


  有机粪肥是我国传统的农家肥料,上世纪50年代初,全国有机肥料占总用肥量的99%以上。近些年来,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有机肥占总用肥的比例下降到30%以下,导致耕地越种越瘦。

  针对化肥和农药给生态环境和农产品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替代模式,寻求农业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其共同特点是保护环境,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最大限度地依靠有机肥来培肥土壤,保持肥力,持续供给农作物养分。山东农大的试验表明:如果秸秆中的养分通过动物过腹还田,粮食带走的养分不能有效还田,可通过增施化肥解决,按照粮食与秸秆比例为1∶1计算,与现行的化肥施用量相比,仅施加一半的化肥即可保证粮食产量不下降,甚至改造了土壤理化和生物性质,产量还可略有提高。

  耕地“治本”重点在“减化肥,增有机肥”

  现代农业对化肥的长期依赖,将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耕地“治本”的重点应当定位在“减化肥、增有机肥”。这不仅没有环境风险,而且解决了棘手的农村环境问题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如秸秆中含有的物质和能量与粮食不相上下,通过牲畜转换,即实现秸秆“过腹还田”,进而增加有机肥,地会越种越肥,化肥用量必然下降,对水的需求也将减少,从而大大降低种植业成本。

  据初步估计,如将全国50%的秸秆利用起来,可增加牛粪32.8亿~38.3亿吨,折合2835万~3310万吨硫酸胺。如果坚持不懈地用有机肥养地,减少化肥用量,则我国北方地区的盐碱地、丘陵地带等中低产田可变为高产田或中产田,这样,我国粮食生产的压力就大为减小了。目前我国农民每公顷耕地肥料投入比欧洲农民多208元,但粮食生产能力只相当于欧洲国家的60%~70%。由于不合理施肥,国家每年浪费性化肥投入高达1400亿元。事实上,中国农民使用的化肥中,60%左右没有利用并对环境造成危害。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化肥还要用,但要搞好品种搭配,改进施肥方法,这是实现零增长的治标手段;“治本”还是得从根本改善提高耕地质量着手,如增施有机肥,提高耕地的有机质含量,提高耕地的活性等有效手段。

  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仅只是产品优化升级,还有施肥技术精准化、农业有机质充分利用、耕地质量的提升以及施肥管理的法制化等。目前,国内科研机构、企业在化肥使用的每个环节上进行探索、创新,都为我国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提供了可能。

  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我们已经在实施的路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施肥 耕地 粮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