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阜宁:“本土模式”激活镇村经济一盘棋


阜宁:“本土模式”激活镇村经济一盘棋

( 2015年07月03日  02 版)

    陈刚俊荣成绘本报记者沈建华

    江苏省阜宁县通过农村资金、资产、资源清理,全面摸清家底,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因村制宜地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催生镇村经济内生机制,盘活资源,探索出适用有效持续的“本土模式”。本土模式,一盘快棋

    外来外加的发展模式,引进本地,常常水土不服,特别是千差万别的镇村经济。阜宁县“当地锣鼓当地敲”,为此探索出“大楼模式”“七灶模式”等,以本土模式,带动“本村化”发展。

    大楼村地处阜宁县新沟镇边远地区,该村因地制宜走出“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新路。村里先后成立稻麦棉良种种植专业合作社、生态蟹合作社、生猪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专业经济组织,凭着合作社统一购进大量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赚取商家的“批零差价”。

    同时,他们还开展集中为农服务,赚取服务费;流转村里土地,赚取渗溢部分收入和发包差价。收到了集体增积累、村民增收入、农业增效益“三方共赢”的良好效果,成为农业村(居)发展可复制的好范例。

    三灶镇七灶村参与实施万顷良田工程项目,集体土地渗溢部分70%收益归农户,年增加集体收入30多万元。像这样的形式可以概括为以开发集体“四荒”、水面、土地等资源为主的资源开发型。

    这主要是集体结合土地整理、环境整治、河塘疏浚等,开发盘活集体水土资源,发展资源型经济;对集体统一经营的农业土地、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中的土地和复垦后新增的土地,开发现代农业项目,发展“一村一品”等特色农业经济。

    随着“大楼模式”“七灶模式”效益日益显现,村里不仅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还为村集体每年带来可观的收入,真正下活了纯农业村发展的“棋”。同时,也使村经济的“造血”功能得到了持续增强,村民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我们在废沟塘整治中,新增了12亩地,发包给农户种植,增加了农民收入,集体收入也增加了近万元。”羊寨镇大西村书记刘建东聊起发展集体经济,颇有信心地介绍说。

    以特取胜,优中选优

    阜宁县委书记顾云岭说:“激活镇村经济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让要素动起来、业态活起来,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自由发展模式。”

    为此,阜宁县科学发展定位,合理制定产业规划,认真分析研究自身优势和特点,制定发展规划,在业态拓展上做文章,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秉持市场导向,实施创新驱动,以“特”取胜,打造特色经济。

    阜城街道等镇区(街道)以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和闲置资产为主的资产运营型。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村级留用地以及集体闲置的办公用房、校舍和仓库等不动产,采用自主开发、合资合作等方式发展物业经济。该街道桥北村通过农贸市场、批发市场摊位承包、资产租赁等,年经营性收入达600多万元。

    喻口、单家港等村以发展“农家乐”、便民餐厅、乡村旅游业等为主的休闲观光型。    

    益林镇大东社区等地处城郊结合部、集镇附近的村,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建设产业园、农贸市场、出租土地及门市房、财政税收返还等,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以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为主的专业特色型。罗桥镇青沟村现在已经有36户建立了电子商务,成为全县第一个电子商务村。该县上下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镇村、服务镇村,做足镇村经济发展文章,找准解决镇村经济发展不充分问题的着力点,在经济新常态下跑出发展加速度。

    厚实土壤,激发活力

    县长徐华明认为,面对经济新常态,镇村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镇村强,则百姓强;镇村活,则经济活。该县因此已形成以县城为支撑、集镇为节点、农村新型社区为基础的“11311”县域城乡发展新格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农民增收 积累 复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