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第四届中国国际农商高峰论坛”于5月17日在北京举行。国家开发银行总行研究院副院长邹力行出席并演讲。
邹力行表示,适度规模的小农经济是中国长期存在的重要现象和趋势,“所谓适度规模大概是户匀二三十亩,太大了它有一定困难,太小了的话,也不现实”
邹力行给出了五点理由,第一,农民对土地有根深蒂固的情结。第二,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内含传承血脉的力量,体现社会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结合的特点。第三,小农经济交易费用比较低,即便是家庭农场和种田专业户,调动亲属和使用内部劳动力也是比较容易的事。第四,小农经济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强。第五,小农经济为农民提供就业收入机会。
以下为演讲实录:
邹力行:借这个机会简单地跟各位朋友们交流三个问题。
一,土地的贡献。
二,土地的困境。
三,土地的抉择。
土地作为一种稀缺的战略资源,对人口的贡献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中国仅用世界7%的可用耕地,养育了占全球20%的人口,这个土地的重要性贡献很显然。
第二是土地的差价贡献,我给一个大致的数字,就是土地的级差,通过净的差额收益,给工业化和城镇化作出的贡献,大致在3万亿左右,这是土地给国家的贡献。
另一个很重要的贡献是,土地的财政贡献,大家都知道土地财政是我们政府的一个很重要的收入来源,在最高的时候(2010年)土地财政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达到了76%,这两年有所下降,到2012年的时候也达到了44%,这个贡献是很大的。
土地有一个缺点,它不可能是无止境地使用,在这个情况下它碰到了困境,这个困境有四个方面:
1、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现在我们人均耕地下降的速度在全球来说是下降最快的一个国家,到2008年的数据来看,已经到人均只有0.08几公顷,说明了我们的土地直接跟粮食安全相关联,粮食安全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的事情。
2、农耕土地十分地琐碎,一方面现在撂荒闲置的现象非常严重,另一方面土地粗放式经营的现象一直都很严重,这是我们国家土地方面的困境。
3、农民代际分割比较严重,青壮年外出打工,老人、妇女、儿童留守家中,形成了993861部队,农民工单纯的异地流动,造成了沉重的社会代价,牺牲了三代人的幸福,农民工自身缺乏家庭幸福感,留守老人的劳务和精神负担特别地重,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心理安全的问题非常突出。农村壮年劳动力转移之后到城市去,农村的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社会治安状况也非常地严峻。
4、农村破落现象比较严重,我们还是面对现实,乡村的特色逐渐地消失,空心化凸现,我这里举个例子。比如说江西临川有一个村,这个村实地调查看出来老住宅103栋,93%都空置在那个地方,占总宅基地的23.9%。不仅反映在乡村外观的变化,而且是反映在乡村社会的变化,乡村人情非常地生疏,乡村劳动力无主,现在主要的劳动力都没有主。三是乡村空心化,四是乡村经济多元化,五是乡村文化的消失化,六是乡村社会箫条化,很多传统的村落都解散,长满了荒草,乡村人减少,乡村的无序状况比较严重,越来越找不到原来的那种味道。
在这种大变革的时期,传统社会的转轨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乡村社会发生重大的变化、变迁是不可避免的,各种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也是在发展中来解决。
这个解决的思路是什么?中央每年都有1号文件,可能我们现在来看的话,从学术的角度来看,首先要看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感觉的乡村将发生三大转变。
1、有历史传统的乡村,转型为具有现代化趋势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乡村。
2、中国农民将转型为具有现代意识的乡村公民。
3、中国农业将转型为以二三十亩规模为主体,多种经营的现代技术水平的这么一种产业。
在这个转型的过程当中,大概有6个措施我们值得考虑。
首先我们看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一种愿景,将来的乡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乡村,我们认为应该是一个经济品牌化、乡村文化特色化、乡村社会的法理化、乡村社会环境的宜居化的状态,从展望来看,我们希望我们的乡村是什么样的乡村,我觉得我们的乡村是这么几个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愿景。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5-20/67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