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夏播种子销售季,对种企和整个行业而言,既是最坏的时候,也是最好的时候。
行情不佳,库存压力大仍是种企普遍面临的最大困难。以玉米种子为例,尽管杂交玉米种子制种面积连续两年大幅下滑,库存量降至10亿公斤,但是,根据全国杂交玉米制种面积和库存变化趋势来看,玉米种子库存的变化平均滞后于制种面积变化两年左右。按此规律,今年第一季度刚好对应两年前制种面积的最高点。
行情虽不理想,但从行业发展来看,今年一季度种业利好消息不断。3月13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种企的育种研发投入有了政策背书。近日,种子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审议。草案在鼓励自主创新、打击侵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完善,这是全行业的利好,尤其对育繁推一体化种企而言更是如此。
日前,各上市种企相继发布2015年第一季度年报,记者逐一做了观察,结合对部分非上市种企的采访,总体来看,品种优势突出的种企在新销售季的市场表现依然抢眼,多种企在加快商业化育种进程的同时,抓住种业及农业利好政策加速发展。
好品种不怕差行情
好品种是市场的通行证。今年,玉米种子库存依然过剩,部分种子企业甚至不惜低价倾销以去库存。但是,登海种业依然坚持了稳价增量的策略。
从市场表现上看,根据登海种业的公告,今年第一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79亿元,同比下降29.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725万元,同比下降16.74%,第一季度业绩总体低于预期。
对此,业界和券商普遍认为账面上的业绩不佳主要是登海谨慎确认一季度收入所致。考虑到去年二季度的退货问题,今年第一季度,登海先锋采取了保守的退货计提准备。
事实上,登海605、618、良玉系列品种在新销售季表现十分抢眼,母公司和丹东良玉的销售收入贡献有望首度超过登海先锋。
隆平高科一季度实现了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双增长。尽管延伸产业链上子公司业务持续低迷,但三家核心子公司发展增速较快,湖南隆平、安徽隆平、亚华种业共实现收入4.17亿元,同比增长16%。
隆平高科在品种上本就具备领先优势,在技术服务和营销方面也一直走在行业前列。尽管公司“两优0293”品种去年在安徽蚌埠、安庆等六市遭受稻瘟病侵袭,发生大面积减产、绝收。但是该品种推广面积不足50万亩,并非主推品种,对公司的业绩基本不构成影响。
多种企加快商业化育种
从去年开始,不少种企抓住国家开通品种审定绿色通道的机遇,加快商业化育种进程。据统计,2014年申请绿色通道的企业共有31家;今年,仅申请玉米品种的企业就有31家,申请企业共计48家。
荃银高科第一季度公告中,重大业务回顾第一项就是“进一步加快绿色通道建设工作”。为加速新品种选育进程,提高育种创新能力,荃银高科组织母子公司专题研究部署加快水稻绿色通道建设工作,进一步明确公司绿色通道建设目标、管理方式、试验开展以及运作机制等。第一季度,荃银高科实现营业收入0.8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96%。
相对而言,隆平高科、登海种业在绿色通道建设上走得更快一些。“按照‘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创新思路,隆平高科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的商业化育种模式不断成熟,育种规模不断扩大。”4月,在由农业部种子管理局、本报和中国种子协会在京召开的座谈会上,隆平高科副总裁杨远柱告诉记者,隆平高科水稻、玉米新组合年测配规模分别超过3万个和8万个,去年隆平高科系统参加各级区试品种226个次,其中推荐参加国家区试水稻品种34个,通过26个,通过率达76.5%,远远高于国家平均水平。
登海种业品种优势本就十分突出,去年登海618、登海661、登海606等多个品种在山东、新疆、河南、河北等多地实现高产突破。为巩固品种优势,去年,登海种业设立了6个生态区域试验,安排自育品种近百个进行多点试验。“绿色通道的实施将显着加快公司(登海种业)品种的商业化进程,类605/335各有53个品种在研,未来三年预计有超过10个品种可供商业化。”券商中金公司第一季度末给出如下分析。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5-04/67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