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内人士看来,从我国畜牧饲料产业发展周期来看,国内畜牧产业已经在2005年前后跨过快速增长期,进入成熟期。不过,未来5年内,国内饲料产业仍能享受规模红利带来的增长。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加快推进农牧结合,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要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粮改饲试点,把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改成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为适应新常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山东省畜牧业将重点推进“粮改饲”试点工作,大力发展“养殖企业+种植大户”、“养殖企业+种植合作社”和“养殖企业+自有种植基地”等多种种养结合模式,扩大饲用玉米、青贮玉米种植,切实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
据了解,青贮玉米与普通籽实玉米不同,青贮玉米不是指玉米品种,是指将新鲜玉米存放到青贮窖中(即进行青贮),经发酵制成饲料或工业原料,是鉴于农业生产习惯对一类用途玉米的统称。
二元变三元对“粮改饲”的重视,始于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该文件提及,“要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
许多饲草业人士欢呼雀跃,认为这是我国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出的一项新内容,党中央已经将饲草料放置到与粮食同等重要的位置。
今年初,农业部在部署2015年工作时表示,要鼓励粮豆轮作、粮肥轮作、粮饲轮作,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粮改饲试点。
几乎同时,山东省对外宣布,确定今年要做好农牧结合大文章,开展“粮改饲”试点。同时,山东省畜牧兽医局提出《推进饲料作物产业发展方案》,供业内探讨。针对此方案,有专家建议,方案应该沿着“种植——加工——利用——还田”食物链顺序设计提出,做好草畜结合。
中国农科院农经所副所长王济民此前表示,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粮改饲”,是按照草牧形成产业链来设计提出的,要做好种养结合。
饲料供给影响口粮安全。粮改饲,顾名思义,就是将粮食作物改种为饲料作物。
一直以来,我国坚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战略。三大主粮品种——小麦、玉米、稻谷,被视为我国粮食安全的生命线。
为何要粮改饲?“国内市场对高粱、苜蓿草的需求较大,但当地粮食作物就地转化的效益并不明显。此外,我国还要从国外进口很多。因此,国家要推动粮改饲。”分析师孙光梅认为。
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往作为工业用粮和饲料作物的玉米,与小麦、稻谷等作物的替代性不断增强。
因此,饲料作物供给的安全与否,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国内的口粮安全。
上述人士的观点,意味着国内玉米的消费增长仍属于刚性增长。
“我国现在粮食需求的多样化日趋明显,不仅是简单地满足于口粮,工业和其他方面的用粮也在日益增加。”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
然而,近几年,我国口粮消费增长并不明显。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孔祥智认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本质上不是说人吃的部分(主要是水稻和小麦),这个没有什么问题。最近几年,大豆、玉米进口量大幅增加,但是进口小麦和稻谷基本上没有什么增加,只是调剂一些余缺。所以粮食安全问题,本质上是在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来解决饲料安全问题。”“很多籽粒玉米在收获之后也是用作饲料,因此,将粮食作物改成青贮饲料,可以直接就地转化,其效率应该更高。”相关业内人士表示。
近两年,在国内粮食不断丰收的大背景下,由于国家政策的鼓励,国内种粮结构出现偏差,国内玉米仓容越来越庞大,成为国家性难题。
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粮食仓容紧张,财政压力大,“说白了,就是有的粮食有点多,但大家都不敢这么说。粮食生产既要算安全账,还得算经济账。因此,必须推行粮改饲。”在接受笔者调研的东北地区的农户普遍表示,由于方便种植且利润比大豆等作物高,许多农户依然选择继续种植玉米。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3-18/67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