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


  日本大概从1996年就开始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韩国最近几年也在搞,他们叫第六产业化,为什么叫第六产业呢?第一产业是农业,种植业。第二产业是加工,第三产业是流通服务,那一加二加三刚好是六,一乘二乘三也是六,所以叫第六产业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就是农民不但要生产,还要加工,最好还能销售,做品牌,这样把产业链延伸,就是做一二三产业融合,一家农户就成了一个农业企业了。对农民来讲,从原来的种植业,到加工到服务,利润都在农民手里,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保证食品安全。

  结合我国的情况,一二三产业融合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创新流通方式 ,推进各种形式的农销对接,包括直销,让农民搞合作社,给社区、消费者、超市直接对接;还比如要在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加工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加附加值等。

  求是网: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个核心任务,目前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是怎样的?

  郑风田:我国粮食安全整体来看应该是没有问题,除了大豆进口以外,粮食供应主要依靠自主生产,自主生产占粮食供应的90%以上。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存在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从粮食生产方面看,我国粮食生产资源环境恶化,水土资源污染严重;另外粮食生产成本也在提高,人力物力投入加大;二是从粮食需求上看,口粮需求比重下降,饲料用粮及工业用粮需求增加,这会对我国粮食生产增加新的压力;由于受到饲料用粮及工业用粮的影响,玉米、大豆等品种需求加大,国内生产逐渐不能满足需求。所以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要求。

  李克强总理他在讲话中也说了,粮食问题首先要算好安全账,就是粮食安全首先要保证,但是也得考虑经济账,并不是越多越好,要有一个度。我国实现了“十一连增”,却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化肥农药增长的量,比粮食产量增长的要快得多。

  关于粮食安全,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从国际上看,粮食问题从来不是一个经济问题,美国前国务卿讲过粮食是武器。我国一旦从国际上大规模进口粮食,那就不仅仅是粮食价格的问题了,如果国与国之间出现了政治纷争,容易引起巨大的政治风险。所以我国坚持把粮食安全定为国家安全,要保持一定的粮食自给率。

  求是网:有网友认为,土地流转改变生产关系,导致大量农民转化为粮食不能自给的农业工人。如何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又全方面保障农民权益?

  郑风田:我觉得这是一个误解,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了关于土地流转的规定,即流转给谁、流转之后作何用。如果土地流转之后还能够继续种粮食,虽然种地的人变了,但是粮食还在种,这就没问题。如果土地一旦流入企业手中,开始搞各种各样的非农行业,这可能就有问题,所以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土地流转出去之后是不是继续在种植粮食。

  网友说土地流转改变生产关系,其实是因为不清楚国家政策。在我们国家,农村的土地的所有权都归集体所有,农民有承包权、经营权。土地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经营权。所有权并没有变,也就是说生产关系没有变,而是在坚持确保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提出土地三权分制是目前背景下的一个很好的制度安排。中国地少人多,土地不可能被少数人占有,所以集体所有制是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安排。非要把中国的土地改为私有制是错误的。之所以说土地所有权都归集体,农民有承包权、经营权是一个最好的安排,是因为它一方面把完全的集体化所有带来的低效率解决了,农民的承包权是一种财产权,集体是不可能乱收回去的。地留在农民手里一定是效率最高的,因为农民自己种地是不需要外在的监督成本,这样的制度安排就把西方土地私有制的效率问题给解决了。另一方面,通过一个经营权流转,把经营效率又释放出来了。所以中国农村土地的三权分设制度更适合当前中国的国情,比单纯实现西方的土地私有制要更实用,这是一个中国特色的东西。

  如果在中国农村实行土地私有制会产生很大的问题。因为土地一旦成为私有的话,他随时都可以卖地,这样就不能保证耕地继续种植粮食,这将对国家的粮食安全产生很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土地变卖也不利于农村的发展和稳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农业现代化 粮食 农业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